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相信未来》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6


《相信未来》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教学过程 
预习作业: 
    向父母或者借助网络了解一下中国的的文革十年,学生们都在做些什么?父母们是怎么度过那十年的。 
一、导入语 
    请同学说说对文革十年的了解。幻灯片介绍一下十年的情形。把社会的动乱,人民的生存环境介绍一下。 
2006年是“文化大革命”爆发40周年,也是它结束的30周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文革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比任何其他层面要来得更深刻和影响深远。如果说,文革的结局首先是政治层面的话,那么,4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对文革进行文化上的清算, 
    因为文革残害的是中国人的灵魂。文革作为一场政治运动,首先是政治上的控制,紧随而来的是思想的钳制。就是要用一个思想取代十亿人们思考,任何不同的思想和思考都被无情打击,甚至从肉体上予以消灭。文革期间发生的文字狱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广泛而且最野蛮的纪录。在场运动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及其他阶层的人们失去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权力,中国人被在思想上被阉割了。   
    文革作为毛泽东个人的政治追求,让中国大地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实验场,试图通过粗暴的破坏方式以求文化体系和道德体系的重建,于是,文化传统被颠覆,文化系统被破坏,旧世界被砸烂了,但是美丽的新世界并未能建立起来。人们在狂热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站在伟大领袖描绘出来的大同世界,脚下只是一片无法恢复的废墟。中国人发现,他们已经无法回到让人羡慕的文明中去了。作为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动乱,文革在名义上是一场文化领域的革命,实则是一次政治较量,这场争斗中任何一方都不是赢家,任何一方最终都没有在这场动乱中获益。 
    这场运动过后,中国人发现自己失去了政治上的理想和追求,那些曾经奉为神明的口号和偶像不过是虚伪的幻象,中国人什么都不相信了。文革是一次不容质疑的历史大倒退。 
    许多中国人都不愿意提起这场文革。原因是大多数人,甚至是受害者自己,也都是这场暴行的作恶者或者被动的旁观者。在许多方面,文革都没有公开的被讨论过,而一些特征证明,现代中国政治似乎正在沿着文革时期的轨迹在行驶。 
经历文革的那一代人,现在大约40-50多岁,由于那年的一场混乱,他们在社会中迷失。那场剧变结束了正规的教育,那时这一代人正要开始接受教育。当文革结束时,经济改革需要有技术的人,这一代人却没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家Xin Meng说:“这一代人是很不幸的。他们的一生是悲伤的,绝望的。” 
    此诗写于1968年,正是文革岁月,青年人上山下乡,失去了读书学习的机会,社会混乱,人们看不到前途,许多人迷惘失望,理想破灭,人生困顿。诗人食指当时也在农村插队劳动。20岁时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虽然身处严酷的环境,却依然有一颗向往未来的心,并坚信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二、自由朗读此诗。注意韵律节奏。 
    讨论第三小节的朗诵节奏要知道怎么读,不妨先来理解这几个句子。理解诗歌通常要抓住意象,你们看看这几个句子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 
明确:“手指”、“排浪”、“手掌”、“大海”、“曙光”、“笔杆”。 
提示:“排浪”有什么特点,它能否压缩为一个字“浪”?“排浪”表明浪一道又一道地向天边涌去,这一道又一道的浪线看起来就像人的“手指”。比喻。如果通俗地表述应该理解为“我要用像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一般的手指”“我要用像那托住太阳的大海一般的手掌”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掌往上托起来,看看有没有大海的面积感、体积感。大海像不像托住太阳的手掌呢? 
师:再看第三句,“曙光”跟“笔杆”有没有相似点?(直的) 
师:早晨的光线射开来,看起来是一根根的,长长的,笔直笔直的,所以我们经常讲“霞光万丈”。食指以诗人的敏锐,捕捉了这一瞬间的感觉。 
三、品味赏析:思考以下问题: 
A。1、2节写作者所处的现实是怎样的?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蛛网查封炉台:许久不开灶,没有了生命赖以生存的食物。意思是极端贫困。 
第2节:紫葡萄——甜美成熟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荣誉、爱情等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小结:作者先是在“失望的灰烬”上写,再是“在凄凉的大地上”“用凝霜的枯藤”写,表现出诗人什么都被剥夺了,处于极端贫困之中(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最后“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表明诗人有孩子似的纯真,仍然对未来存有不灭的希望和信心。 
B。作者相信未来的依据是什么? 
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相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C。全诗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你有没有感受到诗歌的力量? 
明确: 
⑴诗的第1、2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是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四、总结本诗主旨: 
诗人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定,刚强,和执着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五、组织朗读,加深体验欣赏蓝色百合的朗读 
六、补充内容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食指,1968年12月20日 
反思:刘晓波在一篇网络文章上指出,“一代代继续说谎,直到谎言彻底腐蚀一切。中国人再不知道,何为个人诚实,何为历史真相,从而一次次滥用或错过和放弃历史的机遇。” 
刘晓波接着写道,“历史真相无法还原,教训无从总结;现实改革无法走上健康之路,沉重的历史欠债让中国的未来不堪重负。” 
七:布置阅读: 
阅读《语文读本》上的诗歌《再别康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尝试与作者心灵对话,就诗的内容写一段与作者沟通的文字。《写给志摩(海子)》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顾城《一代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信未来》检测练习题
《相信未来》测试题
《相信未来》教学实录
《相信未来》教学案
《相信未来》ppt课件(39页)
《相信未来》复习ppt课件(12页)
《相信未来》教学反思2
《相信未来》ppt课件(17页)
《相信未来》学案
《相信未来》说课稿2
《热爱生命》《相信未来》对比阅读
《相信未来》ppt课件(30页)
《相信未来》读后感(2篇)
《相信未来》ppt课件(11页)
《相信未来》ppt课件(12页)
《相信未来》ppt课件(37页)
《相信未来》ppt课件(23页)
《相信未来》教案11
《相信未来》导学案
《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学案
《相信未来》mp3背景音乐
《相信未来》ppt课件19
《相信未来》ppt课件18
《相信未来》ppt课件17
《相信未来》ppt课件16
《相信未来》练习题
《相信未来》ppt课件15
《相信未来》教案10
《相信未来》ppt课件14
《相信未来》ppt课件13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9
食指《相信未来》原文阅读
《相信未来》ppt课件12
《相信未来》ppt课件11
《相信未来》ppt课件10
《新诗二首》之《相信未来》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8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相信未来》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教案及练习
《相信未来》ppt课件9
《相信未来》ppt课件8
《相信未来》ppt课件7
《相信未来》同步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