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花未眠》自我测试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26


《花未眠》自测
1.(1)第二段中“我”为什么“大吃一惊”?
答:
(2)第八段中“我”又为什么“吓了一跳”?
答:
2.作者在第四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答:
3.在文章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开头,但文章内容却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作者其实是要强调对“微不足道”的现象的“发现”与“思考”。
B.文章借“花未眠”,批评了当时日本社会中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不认真观察社会的弊病,常常出现拙劣之作。因此作者慨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C.文章通过描述罗丹与玛伊约尔的创作风格的不同,进一步强调细致观察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又通过“我”的小狗与宗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相象的叙述,表明艺术需要“高尚的写实精神”。
D.作者写自己观察晚霞时,联想到长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说明好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提高人答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
E.作者从凌晨发现花未眠写起,引导读者思考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文章具有启发性。以“海棠花”、“小狗”、“晚霞”这样的形象来阐述自己对美、对感受美的认识,可谓深入浅出。
[参考答案]
1.(1)因为发现花未眠,发现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美。(2)发现小狗的样子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十分相似。(提示:先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转换和表述。)
2.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提示:结合上下文,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并注意两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有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两例的意图显而易见。)
3.“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提示:注意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本段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关”句,结合分析可知,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的角度而说的。)
4.B、C。(B项对艺术创作的批评已显牵强,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扯上关系,更属无稽之谈;C项句罗丹和玛伊约尔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中领略到自然之美”,而“我”的小狗与宗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相似的叙述,则是为了说明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融合同样可以使人领略到自然之美的道理。)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花未眠》ppt课件8
《花未眠》教案(两份)
《花未眠》读后感(2篇)
《花未眠》教案8
川端康成《花未眠》原文阅读
《花未眠》ppt课件7
《花未眠》ppt课件6
《花未眠》扩展训练
《花未眠》知识要点及能力检测
《花未眠》基础知识练习
《花未眠》说课稿
《花未眠》教案7
《花未眠》教案6
《花未眠》教案5
《花未眠》教案4
《花未眠》教案3
《花未眠》ppt课件5
《花未眠》ppt课件4
《花未眠》同步练习2
《花未眠》同步练习
《花未眠》ppt课件3
《花未眠》ppt课件2
《花未眠》flash课件1
《花未眠》教案2及同步练习
《花未眠》教案1
《花未眠》mp3音频课文朗读
《花未眠》课堂教学实录
《花未眠》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