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煮酒论英雄》课堂教学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8-15 |
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学习《曹操煮酒论英雄》,大家对本文熟悉吗?
熟悉。
为什么?
我们都预习了。
是吗?老师检验一下。谁能告诉我本文的作者和出处?
罗贯中——《三国演义》。
老师记得《三国演义》和另外三部书合称为我国的四大名著,哪三部呢?老师实在想不起来了?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老师还记得有一部书叫《三国志》,那么,它和《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呢?
大家回答不上来了。
看来这个问题有点难,不过,现在有了网络,什么问题都难不倒我们,我想下节课就会有人知道。
下面我们看文章的具体内容。大家能从题目中发现哪一个词最重要吗?为什么?
(思考)“论”。因为本文围绕“论”字展开。
本文不长,共三节。哪一节是具体论英雄呢?
第三节。
我们把前两节删掉不可以吗?
(沉默)有一个学生举手了。
你来谈一谈。
我觉得第一节是论英雄的背景。
他说第一节是背景,大家同意吗?
同意。
既然同意,第一节是什么样的背景呢?
是刘备韬光养晦,在菜园种菜。
那么第二节呢?
好象是铺垫?
不对,是拉开论英雄的序幕。
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你是从何处知道的?
从一本资料上。
很好,看来你的阅读面特广,大家应该向你学习。
如果把第二节去掉,文章的内容不是更集中了吗?大家赞同吗?
不赞同。(异口同声)
为什么?
如果去掉,内容转换得就太突然了。
很好。
郝老师,这里也体现了小说的曲折性。
哪里体现呢?
人物的心理。这里写刘备由惊到心神方定的心理变化过程。
真棒!你真是一个细心的人。那大家找一下文中写刘备心理变化的词语吧。
惊——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
郝老师,我觉得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我正要往下进行,一位不速之客发话了)
什么原因呢?
我想好象是交代了曹操的个性。
(按照教案,这一环节在下一节课,没想到学生提了出来)
(思考一下)看来你了解曹操的个性了?(我把球踢给学生)
炫耀,自负。
有什么根据呢?
望梅止渴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看来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个故事的作用。
老师,我还有话说。(我正要补充,又一个 孩子说话了)
你说!
张松献地图一章中,曹操就曾经向张松卖弄他的军队的勇猛和粮草的充足。那时曹操就是在炫耀。
非常好,看来你对小说的情节很熟悉!
这个同学说曹操自负,曹操还有其它的性格特点。这一点我们待会再讨论?下面我们大家认真读读第三节,看看二人是怎么样论英雄的。
(大家读书)
看出来了吗?
没有人回答。
那么论几次呢?
三次。
哪三次呢?
曹操先提出“龙”的概念,由龙而人。
刘备是怎样回答的呢?
说不知道。原话呢?
“备肉眼安识英雄?”
然后呢?
然后曹操没有罢休,接着说:“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看来曹操不会轻易放过刘备。刘备说出他心目中的英雄了吗?
没有!他乱说的。为什么?
因为曹操全否定了?
刘备知道谁是在真正的英雄吗?
知道!
那他为什么不说呢?
(沉默)
请大家结合前文来回答。
怕曹操看破他的韬晦之计。
曹操就此结束了吗?
没有,他直接挑明了英雄是谁。
曹操说英雄是谁呢?
曹操和刘备。
这不解了刘备之围了吗?刘备感谢曹操吗?
没有。
刘备有什么反映呢?
惊恐万分。
书上有这个词吗?
没有。
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上。”
刘备为什么有这种反映?
(沉默)
大家再看看前文,看看曹操给英雄下的定义。
对了,曹操认为将来只有刘备可以和他争夺天下。
看来我们回答某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上下文。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从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看,曹操请刘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是试探刘备。
是怀疑刘备。
……
对了,答案很多,归根结底,老奸巨滑的曹操对刘备其了疑心。从论英雄的结果看,是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刘备。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面大家再好好地读读文章,思考一下曹操和刘备再本文中体现出了什么性格特点?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