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文言文阅读 >>
《墨君堂记》《墨君堂》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作者:苏轼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7-20 出处: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四、对比阅读
文化溯源·思索与追问  开启 一段探究之旅。
学校文学社将举办“竹文化探秘”文学沙龙。苏老师提供了阅读文本,同学们提出了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16分)
(一)墨君堂记  (宋)苏轼
见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①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领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夕磨治洗濯,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②人者,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③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迅而尽君之德。雅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④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⑤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 (选自《苏轼文集》)
 
(二)墨君堂  (宋])文同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⑥居。
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 
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⑦ 
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
(选自《中华竹韵》)
题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其内容、位置与绘画作品之间互相增益,成为统一的整体。个
 
[注释]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诗人。称竹为“君”始于王子猷,称墨竹为“墨君”则是文同的首创。文同是苏轼的表兄,苏轼的墨竹师从文同,两人情高谊雅,有不少酬和的诗文。②寒燠(yù):寒冷与温暖。③欣戚:欣喜和悲伤。④偃仰;俯伏仰起。⑤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⑥王掾:即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曾借别人的住宅居住,令种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天下从而君之无异     旦辞爷娘去
B.信厚矣             与朋友交而不
C.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  斯人,吾谁与归
D.余虽不足以知君         不为外人道也
14,文同为什么对竹情有独钟?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独”的含义予以回答。(3分)
(1)而独厚君如此。
(2)而君独不顾。
(3)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
15.《墨君堂记》全文对竹以“君”相称,作者仅仅是在写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 分)
16.《墨君堂》一诗尾联有深意。“萧爽”一语双关,既写环境特点,又写作者心境,那么“谁能爱吾庐”是在向谁发问?请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17.毕业在即,文学社准备给右边的《墨竹图》加上题跋,印在毕业纪念册的扉页上,以示赠勉。你选下面哪一句话作为题跋? 请简述理由。(4分)
 
A.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
B.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C.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答案:

13. C
14. (1)因为竹不为取悦他人而存在,具有独立的气节与品格;(2)因为竹四季不变,凌霜傲雪,具有坚贞的品性;(3)因为文同真正懂竹,能画出竹特别的姿态和精神、
15.不仅是在写竹。苏轼全文对竹以“君”相称,歌颂了竹子不畏严寒酷暑永葆青翠本色的高尚品质,同时借竹喻人,是对文同卓尔不群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坚贞独立人格的歌颂。
16.示例:“谁能爱吾庐”既是作者自问也是在向世人发问。“吾庐”因竹而素雅、静虚,爱吾庐”就是爱竹子,爱竹子那样高洁的品格,这是作者的自问,也是作者对自己竹屋生活满怀喜爱的诗意表达。然而世上知音难求,所以作者也向世人发问,能在同一精神层面上与之对话,真正知竹、懂竹的人有几个?
17.示例一:我选A。这句话的意思是:以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以崖石嶙峋来表现它的气节。用“风雪'和“崖石”来写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竹子坚贞的气节。它勉励我们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要坚强地生活。
示例二:我选B.这句话是说竹在气候适宜的时候(得志时),长得茂盛而不骄横,气候环境恶劣时(不得志时),虽然瘠瘦却不凋敝。它勉励我们在得意时不要骄傲,失意时也不要丧气。(不因得失而或喜或悲)
示例三:我选C。这句话是说竹子丛生时互不倚靠,独立时也毫无惧色。这勉励我们,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保持自己的个性,独立自强。

出处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资料
1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 基础知识综合(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3 情景默写(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4 《瓯江上游,一片残存的江南田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5 萧红《民族魂鲁迅》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6 《墨君堂记》《墨君堂》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7 名著阅读(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8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作文题目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卢重斋遗事》《送徐子春往四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论语·阳货》《论语·八佾》《论语·述而》材料对比练习(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与袁六休》《与汤义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2022年新高考I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秦策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魏策三·秦将伐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旧唐书·阳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文言文实词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简答题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高考文言文常用150个实词简表
《魏文侯改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江阊《十君子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傅良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和固定结构
288个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按词性分类汇编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上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市高三期末《论语》阅读汇编
《朱子家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中考题)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
高中文言文兼词总结
《孙亮辨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孟子·滕文公下》《不食嗟来之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
《农桑辑要·典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题)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专练
高考文言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高考例题)
天工开物之《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鸟雀近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
《孟子·滕文公下》《礼记·檀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题)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