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五年级上 >>
《古人谈读书》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01-23


 
  一、课文内容分析
  《古人谈读书》由三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常”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
  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词,“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的意思。“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卷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的好处已经有所体会,能对“读书明智”达成共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得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引导学生恰当使用借助工具书、借助注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等方法,关注古今异义,来理解文意。此外,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方面,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学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关键词的方法,实现对语文要素的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推荐,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吗?谁能为大家简单讲一讲?(生讲述故事)
  2.我们从故事中能够看到古人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课文《古人谈读书》,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请大家齐读课题《古人谈读书》。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示文体,明确学法
  1.本课是文言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今天,我们就先去学习前两部分。
  2.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学习。
   (课件出示:读准、读通、读懂、读深)
  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一)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前两则,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前两则,学生之间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关注“诲”、“识”、“耻”、“矣”、“岂”的读音。重点关注多音字“识”,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字的意思来判断。
  (二)读通语句
  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在老师停顿的地方,用“/”作标记。
   特别提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已。
  2.自己练习读通语句。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环节,关注多音字的字音,落实判断字音的方法。读通语句环节,关注对“听”的要求,落实边听边画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好文言文,体现了读书训练的梯度。】
  四、再读课文,读懂读深
  (一)读懂文意
  1.自读课文,试着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解释前两则的意思。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
  2.小组合作,互促解疑。
  3.全班交流,师指导学生读懂文意。
  第一则重点关注: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要点“耻”:以……为耻。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要点“知”:前面几个“知”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知”通“智”,表示智慧。(渗透学法:在理解字意的时候,要根据这个字所在的语言环境来判断。)
  (3)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要点“厌”:满足。(渗透学法:文言文中,要特别注意古今义区别较大的字。)
  第二则重点关注:
  (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已。
   要点“漫浪诵读”:猜一猜,怎样读叫做“漫浪诵读”?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要点“急”:出示“急”在字典中的意思:①想要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②使着急。③形容发怒、急躁。④很快而且猛烈,急促。⑤急迫、紧急。⑥紧急严重的事情。⑦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着帮助。请同学们讨论,选择“急”在本课中的正确意思。(渗透学法:“急”在古文中表示重要,而现在常用的意识是着急。在学习时,这种古今义差别大的字要特别注意。)
  4.读课文。文意都读懂了,读的时候,要读出语气。
  (二)读深道理
  1.读完第一则,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来介绍读书的?
   预设:1.谦虚 2.求实 3.勤奋
   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
  2.读完第二则,交流“三到”读书法。为什么要把“心到”放在最前面?谈谈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做到这三点。
   预设:做到了。追问:有什么好处能分享吗?
   预设:没有做到。追问:今后打算怎么做?
   板书:(二)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设计意图:读通文意环节,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关注并落实了古今义差别较大字的学习方法,巩固并增强了借助注释理解字意、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的能力。读深道理环节,进一步探讨这两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学生有生长点。同时训练学生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
  3.读课文。道理明白了,再读课文,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交流分享,拓展延伸
  1.学习了前两则,你有什么收获?
  2.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则,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回顾学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言文的第三则。上节课我们的学习步骤是什么?(课件出示:读准、读通、读懂、读深)
  二、学法迁移,自主实践
  (一)同桌互助,读准读通
  1.出示学习提示。
   读准: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桌互相检查。
   读通:与同桌一起读课文,针对停顿不一样的地方进行讨论。
   有问题记录下来,全班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知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设计意图:学生学得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教师只在难点之处进行指点,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
  (二)小组探究,读懂读深
  1.出示学习提示。
   读懂:借助学习第一、二则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读懂文意。遇到困难,记录下来,小组内互相解疑。
   读深:小组内用简要的话说一说曾国藩的读书要诀,并提炼出关键词。
  2.合作探究。
  3.小组汇报“读懂”。
   重点关注:
  (1)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要点“断”:猜想“断”的意思,再查字典印证。
  (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要点“《河伯观海》”、“《井蛙窥天》”的故事。
  4.小组汇报“读深”。
  (1)曾国藩的读书要诀是什么?
   总结并板书:有志有识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预设: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曾国藩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预设: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
  (4)所以作者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这三点很重要。
  5.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学法迁移,通过学习提示以及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做降低了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夯实基础,认真写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观察并提出最需要指导的生字,全班交流书写要点。
   预设:
   窥:上半部分“穴”的捺变成点,要写的扁而宽。左下部分“夫”的捺变成点。右下部分“见”的撇要写舒展,穿插到“夫”的下面。
   缺:右半部分“夬”稍长于左半部分“缶”。“夬”字撇的收笔要在“缶”字的下面。
  2.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已经上五年级了,有一定的写字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抓住学生写字时的难点进行点拨和指导。】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链接曾国藩的资料。
   曾国藩,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自幼勤奋好学,6岁时入私塾读书,14岁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突出。23岁中举,后考取进士,供职翰林院。曾国藩博学多才,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以《家书》(即《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所设计内容比较广泛,在平淡家常中含真是良言,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2.拓展读书名言。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
  五、再次读文,读书明智
   同学们,就像我们学到的,读书能让我们明智,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许多同学都爱读书,特别好。有的同学可能在读书的时候做的还不够,我们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感受到书籍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在古文的诵读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齐诵《古人谈读书》。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6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5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4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3
《古人谈读书》教案4
《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古人谈读书》原文及翻译
《古人谈读书》课堂实录
《古人谈读书》教案3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
《古人谈读书》pptx课件(31页)
《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pptx课件1
《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古人谈读书》说课稿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