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文言文阅读 >>
《孟子·滕文公下》《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8-07 出处: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共14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为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白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渣重积的样子。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岂不诚为大丈夫哉
②以顺为正者
③被发行吟泽畔 
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0.【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11.屈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举世混浊”时却独自“怀瑾握瑜”,正如孟子所说“                          ”(用甲文中的语句作答),最后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自投汨罗而死,这也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             ”。请你另举一例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
 
 
 
【分析】【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
【解答】(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
②句意: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正:标准,准则。
③句意: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被:同“披“,披散。
④句意: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遂:于是,就。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句意:(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
②重点词:夫,句首发语词,表议论的开始,不译。而,表转折关系。句意: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够随时势变化改变(自己)
(10)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根据【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语句概括为: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根据【甲】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以概括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根据【甲】文中“富貴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概括为:大丈夫不能被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11)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屈原生活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保持自己的节操志向。所以,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不得志,独行其道。他自投汨罗而死的行为也印证了孟子的“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在列举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例时,要注意人物与事件对应起来,准确无误。
答案:
(8)①真正,确实;②标准,准则;③同“披“,披散;④于是,就。
(9)(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
②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够随时势变化改变(自己))
(10)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被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
 (11)不得志,独行其道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示例一: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誓死不降元。示例二:苏武持节牧羊终归汉。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出处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资料
1 内蒙古通辽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 积累与运用(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3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阅读练习(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4 古诗文填空(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5 《孟子·滕文公下》《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6 迟子建《蚊烟中的往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7 《健康“双刃剑”--抗生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8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9 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作文题目
10 字音字形(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11 病句(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12 词语、成语的运用(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13 文学常识和名著(2020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卢重斋遗事》《送徐子春往四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论语·阳货》《论语·八佾》《论语·述而》材料对比练习(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与袁六休》《与汤义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2022年新高考I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秦策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魏策三·秦将伐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旧唐书·阳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文言文实词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简答题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高考文言文常用150个实词简表
《魏文侯改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江阊《十君子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傅良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和固定结构
288个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按词性分类汇编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上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市高三期末《论语》阅读汇编
《朱子家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中考题)
《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题)
高中文言文兼词总结
《孙亮辨奸》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孟子·滕文公下》《不食嗟来之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题)
《大业六年,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
《农桑辑要·典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题)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专练
高考文言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高考例题)
天工开物之《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吉林省中考题)
《鸟雀近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
《孟子·滕文公下》《礼记·檀公》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题)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