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4-19


教学目的]
一、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文化传统的发展及核心内容,以及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内容。
二、疏通文章内部层次关系,把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中心观点明确--要对传统文化反思。文章的行文思路十分清晰,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十分鲜明。讲读时宜采用整体感知和提取重点语句的方法,训练学生筛选文章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筛选信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阅读能力。社会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信息来源纷繁复杂,因此迅速而准备地筛选、提取信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今天,我们就以本文为例,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了解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一些常用方法。
二、教师重点指导阅读方法
要想准确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主旨,必须在阅读文章时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清作者行文思路,二是把握文章大意。
1崩砬遄髡叩男形乃悸
(1)从文章题目入手,文章的题目往往是解读文章思路的钥匙,它常常可以暗示我们文章的文体归类,比如《一件小事》是以记事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白杨礼赞》是一篇充满赞誉之情的抒情散文,《苏州园林》是以介绍为主的说明文等,这样有利于我们结合文体特点来解读文章。其次,题目也常常提示我们文章所写的主体内容。
请同学们试分析本文课题,看看包含了哪些内容,给我们怎样的提示。
给学生充分自由发言的时间。
教师明确:本文题目暗示我们文体是议论文,本文内容在谈论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2)提取段落的小标题或首尾句,从宏观上把握作者行文思路。(请学生自行提取)
2崩用文体知识解读文章内容。
不同文体的文章,其行文思路和篇章结构有着鲜明的特征。议论文多是按照人们思维的逻辑顺序安排。文章多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构成。三个部分的写作重心分别为: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分析要讨论的问题和解决要讨论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文体特点试着将全文划分层次,试分析每个层次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学生充分讨论,形成共识)
引论(前言),提出问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
本论,(第一、二节)分析问题:(1)回顾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变革,指出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是错误的;(2)分析民族习性与民族精神的内涵,明确民族精神的特征和成为民族精神的必备条件。
结论(第三、四节),解决问题:来自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能激励人们前进,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教师:以上,我们对文章的层次结构、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行了疏通和分析。下面我们分析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请同学们举例加以说明。(教师要给同学们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互动式阅读中,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师生共同明确:
作者通篇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通过正与误、是与非的对比,鲜明地表明了立场,阐发了观点,使观点得以鲜明地凸显出来;同时还引用了大量的经典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加重了文章内涵的厚度与力度。
[板书]
一、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变革
古代:春秋→宋:文化发展迅速
↓↓
明→清文化发展缓慢
结论:革故取新能前进因循守旧必落后
近代:中国受列强侵略--人民奋起抵抗
结论:妄自尊大可笑,妄自菲薄可耻。
作者在阐述观点中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使作者观点鲜明地展现出来
二、民族习性与民族精神
民族习性(对比)愚昧、散漫、奴性、盲从
反对压迫、奴役,争取自由和人格尊严
儒家思想(对比)三纲五伦(消极)
反独裁、反暴政、重独立、重内在价值
--(积极)
结论:只有受到人们的尊崇,有较为广泛的影响,能激励人们不断前进,能促进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才是真正的民族精神。
三、“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虽非孔子所著,确是孔学的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孔子、曾子、尧舜、文王等例证)
“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论:来自于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本质。
四、“中庸”辨析
“中庸”是“为德”而非为道,应是指修养境界。“中庸”体现的是“无过无不及”的处世态度。
中庸追求为德的修养境界
无过无不及的处世态度
限制恪守君臣之义--西方打倒君权
排斥奇技淫巧--西方实证科学进步
 
不能推动文化发展,不是民族基本精神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以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为例,围绕着疏通文章内部层次关系把握文章主体的问题,采用了整体阅读和提取中心句的方法帮助大家掌握一些筛选、提取信息的方法。明确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本文作者采用了对比论证手法,使文章中心观点得以突显出来,这将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的议论文写作手法。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ppt课件1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网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