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六年级下 >>
《毛泽东诗词两首》教案1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2-28


  教材简析
  《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都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词。《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全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千难万险的五个典型画面,即:“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全诗大意: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词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日本侵略者的坚强决心和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受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豪迈的气概。
  建议本课教学用2课时。

  解读与提示
  《七律·长征》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对“只等闲”的充分理解可放在学完全诗后,让学生结合诗中描写的红军战士对待各种艰难险阻时的英勇无畏的表现来理解为什么说“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高大的五岭山脉,在红军面前变得像渺小的细浪;大气磅礴的乌蒙山脉,在红军面前变得像脚下滚动的泥丸。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展现出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走:滚动。“走泥丸”出自《汉书·蒯通传》的“坂上走丸”,在斜坡上滚下泥丸来,跳动得快,看上去像一条起伏的线条。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暖”字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则烘托出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出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讲一讲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以帮助学生对“暖”和“寒”的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胜利,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主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开颜:笑。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千难万险,为什么诗人只描写“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五个画面呢?可以引导学生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去体会: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经历千难万险。我们不能单独地看这五个画面,应该把它们连起来看,它是由几个画面构成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所以诗中只选取了这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
  《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写的是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豪迈情感。
  头两句写景,标示出季节和有特征性的事物。写景以后,接着就是抒情。前两句写景,不是随便把片断风景捉进词句,而是和后边的抒情有关。望断:望到看不见,表示望得久,望得远。古人有雁足传书的话,这里含有对南方根据地的战友和人民深切怀念的感情。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此句使人如闻战鼓,如闻前进号,如闻千军万马勇往直前的脚步声!二万里算得了什么,困苦艰难不能把我们阻拦,不到目的地算不得英雄好汉!这是多么有力的号召,这是雄壮的战斗前进的胜利鼓吹曲!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此句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图画:六盘山的高峰上,旗子在西风里飘扬。“红旗”首次发表时原作“旄头”,1963年版《毛泽东诗词》改为“红旗”。漫:随意,漫卷,即随风翻卷。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化用南宋刘克庄《贺新郎》词:“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苍龙,是一种凶神。《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此句画龙点睛,道出了整首词的意义和思想。“今日长缨在手”,表示了革命力量的强大,这里边包含着共产党当时发动群众、团结抗战的政策思想和一定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远大预见和坚强自信。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3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2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词语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写字表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那个星期天》说课稿2
《匆匆》说课稿4
《汤姆·索亚历险记》说课稿
《骑鹅旅行记》说课稿
《鲁滨逊漂流记》说课稿2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
《藏戏》说课稿3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腊八粥》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3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六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五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五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小结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案1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那个星期天》说课稿
《毛泽东诗词两首》教学设计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