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11课《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网络资源,感谢原创作者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2、培养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完成导学案后,再进入教课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这篇文章,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二、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1)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进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
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三、语言品读: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为例)
四、反问: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五、质疑:
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维的火花,那么你敢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吗?
1、 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
的?
2、 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3、 我们对自然正确的看法应当怎样?
4、 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吗?
5、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是否也一样?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6、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六、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七、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同时在文字里我们也读到了作者一种大生命观:生命平等,生命尊严的理性之美和人文关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之美好境界当是人与自然真正和谐之境界。
附:人教版八(下)11课《敬畏自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课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理解反问的表达效果。
2.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品味课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理解反问的表达效果,树立环保意识。
【资料链接】
题目解读:“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层为“畏惧”,但不是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美好。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字词,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 自主学习】
1.读准下列字词。
鲲( )鹏 斥鴳( )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3.认真朗阅读课文,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
①作者认为对待自然的态度应是什么?
②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③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
1.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明确:敬畏自然就保护了人类的家园,就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存空间。或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的生存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巩固提升】
人类对自然有哪些不敬之举?请举例说说。
说一说你能为保护自然做哪些事情呢?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品味课文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理解反问的表达效果。
2.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
【 自主学习】
1.识记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2.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性的散文,谈论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关系,作者否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你喜欢文中哪些语句,请抄录下来。
【合作探究】
语言品味,互动探究:(各小组讨论、交流,口头展示)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赏析下列句子(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
例:(1)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运用反问,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3)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体会反问的表达效果。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成陈述句:
【巩固提升】
1.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通过练习能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文中佳句:
我的仿句:
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学习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