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 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了解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我”对养菜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对幸福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体验。你心目中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请用“幸福就是--------”说一句话。 今天我们学习《挖荠菜》,看作者怎么理解幸福的? 分析题目:荠菜,一种野菜。
二、走近作者 了解背景:
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北京,从小被父亲遗弃,靠母亲抚养长大。改革之初,发表了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引起强烈反响。她的《森林里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8年、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小说奖。
挖荠菜》发表于1979年。当时,刚粉碎了“四人帮”,经济发展走上了正轨,人民生活有了明显好转。
三、感知文本 我的发现:
1文本中最精彩或最让我感动的是 ___ 句(段)。
2、文章写了几次挖荠菜的情景?找出并说说“我”的心情分别是什么样的 ?
四、走进文本 我的理解:
1、为什么说“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 ,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2、解放后,我带上孩子们挖荠菜吃荠菜,为什么深感遗憾? 3、作者在第一段就说:“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在这些感情里,有痛苦的回忆,想起荠菜,就想起当年的饥饿,想起那饱受屈辱的痛苦和灾难;有深深的怀念:生活在幸福中,怎不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如同怀念那与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有无限的感慨:身在幸福中的下一代,并不理解“我”要他们挖荠荣、吃荠菜的深意;也有真诚的希望:孩子们珍爱生活,不忘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 齐读最后一段:关于夹叙夹议,议论之前夹杂着记叙的成分,这种写法叫夹叙夹议。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段并体会其作用。
五、质疑文本 我的疑惑
相互交流:学习了本文,我还有什么不清楚地方?
预设问题: ①第 8段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起什么作用?
②怎样理解“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指什么?
③“我巴望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
六、感悟文本 我的收获:
学了本文,我懂得了——————-
课堂总结:其实幸福就是是一种感受,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的珍惜今天,让
我们多听听长辈的话,珍惜今天的幸福吧。
附:板书设计 挖荠菜 张洁
珍爱荠菜 珍爱生活 懂得幸福
夹叙夹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