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自主命题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6-05 |
华清中学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自主命题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答题卷上。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
元代儒士社会地位低下,仕途险恶,使得一大批士人不愿出仕,余网曾说:“……亦有所不屑而甘自没溺于山林之间者,不可胜道。”然而,这种情况对文学、文化的发展倒比较有利,“夫士惟不得用也,则多效力文学之间,以为不朽”。事实上,确实有一大批文人雅士看破世情而选择了归隐林泉,忘却世事以全自身,追求内心的安宁。如王冕、徐舫、何景福的作品表现出极其明显的避世自适特征,题材多是山水景物,意象超然物外,心境不践凡俗。如杨维祯、倪攒等人以诗酒相娱,歌舞相伴,才情相激,在自由而自适的环境中,发展着独特的文学观念,创作着富有个性的文学作品。作为传统儒士,他们内心不会对满目疮痍的现实无动于衷,但“无官落得一身闲”,自认为不再有所谓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心安理得地从文娱兴。杨维祯继承浙东诗派的学术传统,主张“诗者,人之情性也,人各有情性,则人各有诗也”(《李仲虞诗序》)。他排斥律诗,认为“诗至律,诗家之一厄也”。为了更自由地抒写诗人的性情,他选择了束缚性较少的古乐府这种形式,并有所创新地运用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丰富、瑰奇、独特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对“自我”意识的强烈抒发,这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此外,元遗民诗中还有大量表现遗民诗人的交游、唱和、诗画生活等诗篇,如“掇芳芹而荐洁,泻山瓢而乐志”(《吸清秘阁集•题画赠九成》),其中可以见出诗人的生活情感和精神追求、遗民之间的友情。还有寓物寄情的咏物诗篇,如王冕的咏物诗,表达诗人不随俗沉浮、清雅高洁的傲世情怀,《劲草行》以“疾风知劲草”作比,歌颂坚贞之士不屈的志节。
从承继关系上看,元遗民诗歌接绪元诗特点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元遗民诗歌承继元诗特点,风格呈现多样,或悲壮清激,跌宕豪迈:或淡雅清新,超尘无俗;或淡雅明丽,朴直豪放。其艺术形式多体兼备,尤其古体诗和乐府歌行成就比较突出,杨维祯的古乐府诗更是独具艺术特色,很有影响,被称为“铁崖体”。《四库全书总目•铁崖古乐府条》中说:“元之季年,多效温庭筠体,柔媚旖旎,全类小词。维祯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要抵于青莲、昌谷,其高者或突过古人,其下者亦多堕入魔趣。故文采映照一时。” 他的诗歌融合俗曲的时代特征,于此也可见出正统文学体载诗歌在元代受通俗文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拓展与新变,它更加“散曲化”了,这也正是元末诗歌具有自己魅力之处。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易代有易代之文学。政治结构发生改变,文化思想并不随着政治以及经济基础的消亡而消失,而是传统文学结合新的历史环境下出现的 | |
| 标题: |
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自主命题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68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