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听课 >>
一切着眼于学生——听课有感
作者:liuchunhua-003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1-25


一切着眼于学生
——听湖北省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有感

湖北省安陆市王义贞镇中学  刘春华 邮编(432623)

    去年11月份省青年语文优质课竞赛在襄樊举行,我有幸聆听,颇有感慨。现将听课的感受及自己对新课程的领会写下来,敬请方家指正。
    这次活动共有2位教师授课,分A、B两组,我在A组听课,又与在B组的同志交流了好几节课。总的感觉是;这次优质课的执教者们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更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表达,总之一句话,一切着眼于学生。
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材处理简约化——把时间留给学生。
    先是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删繁就简。一节课时间有限,若面面俱到,就会蜻蜓点水,不能给学生深切的感受与体验。而如果简化头绪,精选内容,拈出最精要的一处或几处,有针对性地进行读写训练。这样训练具体了,学习深入了,体验也丰富了,学生的感悟也就深刻了,收获就自然有了。如黄冈市的蔡丽老师执教的《观舞记》,文章篇幅长,老师只就其中重点的八个自然段进行精读精练,课堂效果良好。
    再就是在文本挖掘面上也可酌情处理,深浅度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如襄樊的王娟老师执教的《土地的誓言》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整个教学过程只有三个板块:屏气凝神听誓言、酣畅淋漓品誓言、联系实际写誓言。第一个板块主要是听音乐激情导入。听老师范读进入文本,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初步感知,体悟感情。第二个板块主要是品味语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渎课文,勾画出最打动你的地方品读并交流。这占去了全节课的一半以上时间,大约有四十人发言,课堂气氛热烈。正是因为王老师把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才有了这样的效果。
    二是教学策略活动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教材是例子”的观点早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那么教材如何使用更有利于初中学生学习,让他们愿意学乐意学、学得好,达到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上多层面的收获呢?教学策略活动化,将死的文本变为可操作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
    如武汉的陈颖捷老师执教的《河与沙》,将课堂分为两个活动。其中有个活动是写真集,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文本后,学生将文本文字转化为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个活动是综合能力的训练。第一学生要将文中精彩的语句挑出来;第二学生要对文字进行想象,将文字转化成画面;第三学生要把脑中浮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既训练了读写的能力,又训练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江汉油田的但晓梅老师执教的《马》,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让学生充当解说员,以第一人称来解说其中的一类马。这样的解读,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各类马的特性,更有利于训练学生读说写的能力。
    三是扎实抓好了朗读。——用情感熏陶学生,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感情、学习语言。
语文课堂是朗读的天地。课堂效果好的老师大都是成功地抓好了朗读的。我觉得好的朗读,应体现三性:层次性、指导性、启发性。如果只是为读而读,就不好了。譬如让学生自由散读,说说大意;让学生齐读,来检查效果等等。这样的朗读,意义就不大。这次活动中孝感的李翠榕老师做得最出色。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朗读,体现出刚才讨论的感情。
学生朗读一段时间后,展示朗读情况。
学生1动情地朗读第一段。
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一只只”和“留着,留着”,为什么?
学生想了想说:体现了“我”对纸船的珍爱,也说明“我”思念之深。
学生2朗读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评点一下这个同学的朗读。
学生3:他朗读得很流利,但感情不充分。
师:那你读读看。
学生3朗读。
师:不错。你再听听老师读一遍,看看有什么不同?(老师朗读)
学生:老师还重读了“一只”。
学生4:我朗读第四段。(读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师:你在朗读时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学生:我重读了“挚爱”、“爱和悲哀”。这样说明“我”对母亲的爱和思念的深沉。
师:如果要处理好“万水千山”会更好。
学生4再读。全场响起更热烈的掌声
师:为什么把“万水千山”读得又重又慢?
学生:表达了对爱的悠长、绵长。
师:你们读得真好。我也想读读了,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吗?
老师配乐朗读。全场爆发更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为什么鼓掌?
学生:因为你朗读时融情于中,感染人。
师:同学们也学着这样把感情融进去,用学过的技巧来朗读。
学生朗读后,请一位女生把全诗完整地朗读一遍。(效果很好)
首先朗读有层次性。朗读的层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整个课堂设计看,开课初读,感知内容;接着诵读,体悟感情;再读品味语言,推知意境;结课背诵,联系生活谈感受。这样将朗读贯穿整个课堂,由浅入深,易于掌握,又有层次性。二是朗读的指导上也体现了层次性。先是自由朗读,再是个人展示朗读;接着是评读、教读、学读;然后是示范读、邀请同学完整地朗读,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很有层次性。
再次朗读有指导性和启发性。例如让学生自由朗读后,谈谈自己对全诗的感受。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到方法上来:“如何朗读才能体现这种感情?”由感情体验上升到方法技巧的学习上来了。再如,让学生朗读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朗读;读得不好的,请学生评价后再读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该如何朗读。如果还不满意,老师就示范朗读,读后引导学生思考,“老师读读,你看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也这样去学着朗读,“同学们也这样有感情地读读看。”在朗读中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朗读技巧把握的启发。这样的朗读就抓实了,学生学得扎实,得来自然。课堂气氛也烘托出来了。
四是迁移拓展的多元化。——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以往的优质课上,老师总会添加一个漂亮的尾巴,来几个精彩的口头作文片段。这次课堂结尾更注重实效,也更体现了多元化,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如陈颖捷老师在《河与沙》一课授完后,设计了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说话练习,模拟下列任一形象用第一人称说一段话:①树对人(沙、河)说②人对树(沙、河)说③沙对人(河、树)说④河对沙(树、人)说⑥作者对树、河、沙、人说……这样经过多角度的说话练习,不仅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深入理解主旨,深刻地体悟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再如孝感的李翠榕在《纸船》的结课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读、写、唱、画等不同方式去抒发对亲人的爱。这样让不同爱好的同学都能展示才华,很受同学欢迎。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听刘涛老师上《蜡烛》一文有感
怎样听课和评课
听课后怎样评课
新教师怎么听课?
说说怎么听课
怎样去听课、评课
如何写好听课记录
听全国语文教学专家韩军讲《南来北往》有感
《听课记录表》下载
听课的艺术
教师听课指导
听课评语
听课记录表(两份)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二)
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山东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听课有感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