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08-19


出处:http://gbjc.bnup.com.cn

比较•探究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用辛辣的语言,选取巧妙的角度,通过侧面描写被围困的德军的心理变化及挨饿情形,讽刺了德军侵略者在斯大林格勒被苏联红军包围直至消灭的下场,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新闻评论的特点和写法,学习课文的语言。

2.理解通讯写作的文学性。

3.理解《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特殊的描写方式:以德军的窘境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令人厌恶。

4.理解和把握两篇文章的比较含蓄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在掌握消息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通讯和新闻评论的特点。

2.领会《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对战争的独特表现,品味其语言准确精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与《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比较,体会事实数据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1.情景导入。(多媒体投影下面的文字)大家看看,这段话描写的是什么场面:“快艇离河岸越来越近时,敌人的炮火更加猛烈。炮弹不时在快艇周围爆炸,掀起根根巨大水柱,伏尔加河水像开了锅似的。不能再迟疑了,营长费多谢耶夫上尉一声令下,快艇迎着炮火疾速驶向岸边。战士们没等艇靠稳就纷纷跳入水中,涉过浅水,登岸投入战斗。由于情况紧急,13师官兵一上岸就投入到连天的炮火和呼啸的弹雨之中。他们消失在市中心的大街

小巷里,使德军如潮水般的攻势受到阻击。”

(学生能够从炮火、炮弹、营长,战士,战斗等词语中回答出描写的是战争的场面)

教师由此导入:这个片段描写的正是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有关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新闻《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

1. 背景介绍。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及图片。

3.作者简介。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资料及图片。

4. 检测预习字词。可用多媒体投影。

5. 研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学生大体能看出文章所描写的故事情节,但是概括时的语言可能不够精练,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主要描写对象,以及此对象所遭遇的情况。)

(2)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大家试着理一理文章的脉络,找出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或具有提示性的语句来划分文章的层次。)

(3)这也是一篇新闻稿,对比一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有何明显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可以给学生以适当提示,让学生在篇幅、语言等方面进行思考,理清学生的思路)

5. 文体知识介绍:通讯。

6. 比较拓展。让学生对比我们给大家看过的战争描写的片段,

同样是描述斯大林格勒会战,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要这样描写?(有了战争场面描写片断的对比,学生大多能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同,教师只是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可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进行归纳)

7. 语言品味。

(1)找出文章当中让人觉得幽默的语句并简要加以分析。

(西方的幽默与中国的幽默有时不大相同,另外,并不是只有笑才是幽默,一些荒谬的或与现实的正常情况反差较大的行为举止都可以是幽默的体现,注意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2)这些趣味十足的语句为文章增添了什么样的特性?

(这些句子需要人们的脑子拐个弯才可以理解,但普通的消息或通讯的遣词造句是否也是这样?引导学生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别,得出正确答案)
(三)教学资料要求:

1.作者简介

爱伦堡(1891—1967),苏联作家、记者、社会活动家。1907年在莫斯科第一中学念书时,因参加革命工作被开除学籍。1908年12月流亡巴黎。1910年开始发表诗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担任《俄国晨报》军事记者,到法德前线采访。1917年7月回国。十月革命后,出版了诗集《为俄罗斯祈祷》《火》《前夜》等,表示欢迎“另一个伟大的世纪”的诞生,同时对此感到“既狂喜又恐惧”。

1921年春开始,爱伦堡以苏联报纸记者身份长期驻在国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在法国,目击法国的沦陷,以此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获1942年度斯大林奖金。卫国战争时期,爱伦堡在《消息报》、《红星报》及前线报纸上发表了许多政论,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政策和道德,呼吁世界各国人民奋起斗争,并鼓舞他们必胜的信心。这些政论使他赢得了世界的声誉,后来收集出版了三卷政论集《战争》。

2.相关资料

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会战是前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并粉碎该方向上的德军集团而进行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开始,1943年2月2日结束,历时六个半月。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通讯: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

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就报道时效性而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且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评论性。通讯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比较·探究《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教学设计3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教案2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再苦也没有苦孩子》 学案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ppt课件(33页)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教案1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教案4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ppt课件2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ppt课件1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再苦也没有苦孩子》练习题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同步练习
《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教案2
北师大版《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教案1
爱伦堡《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全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