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综合教学指导 >>
开拓语文视野, 挖掘“主体”潜能
作者:huashangluyouxuan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5-30


作者EMAIL:jianghan031@163.com
开拓语文视野   挖掘“主体”潜能
宜兴市丁蜀镇第二中学  储兰芬   214221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师应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挖掘学生主体学习潜能;应做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去升华想象。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学习的神思,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粗浅探究,与同仁共勉: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好奇地想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创设情境,巧设导语,引导学生很快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之中,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一首《游子吟》,能使学生重温父母伟大的爱,从而在感情的海洋里去体会《背影》中深沉的父爱;而声情并茂的阅读,又使《荷塘月色》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那委婉细致,清新相互的笔调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情感去品味作品,产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它有利于开启思维的大门,克服学生的迷信和盲从,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例如,在教《小石潭记》时,我首先让同学们依照书中的内容画出画面。上课时,当我拿出几幅较好的画面时,他们的兴趣就上来了,表现得兴致勃勃,他们结合画意以及老师简洁生动的描述,不仅弄清了作者的游踪,而且对书中的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如“全石以为底”也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教学是培养了学生的领悟力和鉴赏力。如,在教《狼》一文时,我引导学生说:“谁对狼有新的认识?”有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两只狼和一个人相比,狼的力量显然比人强多了,狼完全没有必要‘假寐’和‘洞其中’,而应在‘缀行甚远’,还没有到麦场的时候,就扑上去,把屠户给吃了。结果,不仅没能将人吃了,反而让人给打死了。我认为狼不可能蠢到那个程度,这应该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他的话引得全班哗然,激起了其他同学发言的欲望。这个同学能想出这一问题,说明他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我当场就鼓励了他。又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春字,然后问道:“你们看到这个字后想到了什么?”瞬间,教室里就热闹了起来,有的想到了“青青的小草,盛开的鲜花”,有的想到了“春耕秋收”,有的想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由这句俗语我又引导他们想出了一些关于春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等。就这样,学生的思维像放飞的鸽子,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于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善待质疑,鼓励学生敢说
  语文教学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除了具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之外,还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要不断地钻研,吸引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努力研究新问题,不断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探索、发现。其中不囿于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读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很精辟,有的问题则很幼稚。但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出格”问题,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如在教杜甫的《石壕吏》时,有学生就问:“差吏当时为什么不抓杜甫?”底下立刻就有人反应了,杜甫也是做官的。他紧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既然杜甫是做官的,为什么杜甫不去阻止呢?”如果说该同学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有点幼稚的话,那么他的第二个问题就有一定的深度了。又如在讲《故乡》一文时,有学生就问到:“为什么把杨二嫂划为‘辛苦恣睢’一类的人?‘恣睢’一词的解释应为‘放纵凶暴’,从鲁迅的描写上看,杨二嫂虽然放纵了一点,但并不凶暴啊?”还有的学生问:“既然《故乡》是以鲁迅本人在1919年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的,那么迅哥儿为什么不能认为是鲁迅?不是鲁迅为什么又称迅哥儿?”再如教《马说》时,有学生曾大胆的提出疑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论断有片面性,他说:“伯乐虽然经验丰富,有识千里马之才,但伯乐毕竟有自己的喜恶,如果一匹庸俗的马,投伯乐之所好,私下给伯乐送点礼,行行贿;在选马时,让伯乐说自己是一匹千里马,那庸俗的马不就成了哄骗一时的千里马了吗?”我当场就激动地表扬了他的说法的新颖和创造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课堂教学中,哪怕学生对问题的一点点的疑惑,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教师也要给予追问和善待。因为那很可能是一个新知识、新领域的引爆点。即使是错误的“瞎疑”,也要倍加呵护,因为“怀疑”的过程远比“结果”珍贵得多。
三、创无极限,拓宽文本视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是一个变数,内在潜能的发挥能使成功的“极限”不断更新。语文学习渗透于生活的一切时空里,只有引导学生把握生活中的各种时机,挖掘自己的潜能,把生活中的许多不自觉运用语文工具的机会变成自觉的有意识的语文能力训练,把社会当课堂,这样,才能全面地训练语文技能、素质。平时常作这样的引导和训练。
一是创设语文学习角。教室黑板报上设定一空间为语文角,每期更换内容,或成语典故,或唐诗宋词,或语法修辞,或学法探讨;教室四周环境的布置也注意运用一些对学生富有启迪性的对联或警句,适时张挂易错字提示表,设置词汇角、格言录、优秀作业栏、语文剪报、美文选刊等,让学生时时置身于语文学习的氛围中。
二是开放阅读欣赏室。利用图书馆的阅览室,在中午、放学以后及节假日的时间浏览报纸,略读刊物、精读佳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佳作推选及背唐诗宋词竞赛等活动。
三是开展各项各项活动。
1、利用学校每月包场电影的机会,月月开展影评竞赛活动,有时,电视里播出的好片子,也给予评论,训练自己看、听、说、写等多方面的能力。
2、利用外出实践活动机会,有意识地、自觉地训练自己的语文技能,布置作业,注意观赏自然美和艺术美,洞察生活美和人情美,养成看美、谈美、写美的习惯。与人交谈时,注意自己说话的思路、观点的明确,语言的通顺;注意对方谈论的要点,能记下关键性的语句,把每次谈话都当作训练听说能力的机会。。
3、开展主题班队会,有力地发掘了学生语文的潜能,经常举行演讲比赛,开展学生主讲课文、自编小品、相声等活动。并让小记者进行了采访,录像摄制,把采访的镜头拍了下来,组稿送学校播放。既丰富了主题班会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交际、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提高了语文素质。
吕淑湘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学好语文,提高能力,非一朝一日之功,着急不得,突击不成,只有养成在丰富多彩的大环境中自觉拓展学习渠道的习惯,使生活中的许多“无意”变为无数的“有心”,才能在行之有效的活动中焕发创新能力,
参考目录:
1、朱开晴《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2002年第一期《中小学教学研究》                           
2、黄本朝《自主、和谐、发展、创新》2002年第四期《中学语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农村初中生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初探
自读课文教法探索——从旁批入手
名著阅读不容易,读写画练来助力
如何培养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
魏书生的三种教学方法
利用语文课本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写导学案的问题与思考
衡水中学教学要求和上课要求
为啥元稹李绅叫元九李二十二
教师五心是指什么
上好公开课的技巧
给初一新生的第一堂语文课---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2
世界级知名教师的有关教学的建议
浅议如何打造“以学为主“的语文高效课堂
不要拿天赋来吓唬孩子
优秀教师必知的课堂教学经验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心中有学生,线上有精彩
教学指导:一节好课的五个基点
结对帮扶: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复习课
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
2019年全国中小学生竞赛活动清单
预习课文:预习什么——预习的内容
如何提问教学建议
如何考试教学建议
如何上课教学建议
如何备课教学建议
教师要唤醒读书意识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中学语文教育方法探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有一种品质叫坚持
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
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群体研究
学会用心,细节决定成败
寻找那奇妙的“切口”
游戏是道“甜点”
收获在弘扬民族精神月
暑假研修日志
课内预习内容(模板)
追求课堂教学之美——“走进课堂”系列活动有感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师生价值取向引领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重点高中课堂教学文化重构研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