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中学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执笔人马祥圣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简析
1.覆盖面广,侧重主干知识
09年中考语文试题结构相对稳定,题量适当,难度适宜。试题内容基本涵盖了《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同时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比如试题中有好几题都涉及到提取、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考查。
2.落实基础,突出语言运用
试题的积累部分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包括识记常用字的读音、书写,工具书的运用,古诗文的默写等。语言表达与运用方面的试题,题型丰富多样,强调学生的语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尤其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3.整体感知,凸显语言品味
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包括咏物散文、说明文、议论性文言文与诗歌比较阅读,选文典范,文体兼顾,与往年相比,文本阅读本身难度有所降低,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试题涉及阅读考点多,多集中在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上,且语言品味题有一定难度。
4.贴近生活,注重真情实感
作文命题 “返璞归真”, 走“学生生活路线”,人人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但也容易流于平淡或俗套, “千人一面”。
(二)、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展望
展望2010年我省中考,试题仍会比较稳定,积累与运用部分将出现更加灵活多样的题目,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将会是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能力,评析、拓展的能力。文言文除基本积累外,还将涉及品味鉴赏和拓展等方面,考查会更灵活,更注重能力。在写作上,命题、半命题作文会成为主旋律。命题将会以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为主要对象,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三)、学生基本情况
从上学期的四次月考来看,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古诗文阅读基本功不过关,积累少,迁移能力不强。现代文阅读 不会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不明白命题人的意图;三种文体的知识点不清;概括不全不准;开放性试题说不清楚要表达的意思;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缺乏整体性,把握不住文章的主旨。作文扣题不紧;选材老套;文体特征不明显。
二、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要求以及《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为指导,立足教材,依托《2010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复习综合练习册》,促尖保尖,关注部分优秀学生的语文弱势学科,提高优秀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及格率。求真务实,上好每一节课,抓紧每一分钟,练准每一道题,迈实每一步子。重视基础,不犯概念性错误;重视纠错,不犯重复性错误;重视规范,不犯低级性错误。
三、方法措施
1、深入研究中考命题思路,,将试题进行题型整理,归类,明确考点经常呈现的形势,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2、做好知识的前后联系,加深记忆,培养能力。
3、处理好讲、学、练、评、补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4、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5、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做到每堂课都要有目标,每个环节都要有针对性。
6、精选训练题,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从练习题中归纳出答题的规律和技巧,真正拥有答题的绝招。
7、复习方法多样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来,优化复习的各个环节。不搞放羊式,教师的引导、组织、点拨要到位。
8、复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整理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及时又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9、努力挖掘优生的潜能,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注重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困生取得适当进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10、不形成太多过于抽象的东西,多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通过一定的语境去感受,加深学生的深刻认识。
11、加强后期学习管理,确保复习效果
四、复习进度
九年级下册还有四个单元新课,利用四周时间至2010年3月26日结束新课教学,从2010年3月29日开始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第一轮复习
时间:2010.3.29───2010.4.16
目标:依纲扣本、系统归纳、夯实基础。
复习要点:1.课内古诗词过关:理解 → 背诵 → 默写。2.课内文言文过关:规定篇目的背诵、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包括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3.课内重点现代文过关:规定篇目的背诵、主要知识点的归纳。
第二轮复习
时间:2010.4.19───5.28
目标:专题分讲、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复习要点:1.基础知识:包括①语音②汉字③词、短语和句子④标点⑤修辞方法⑥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2.阅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3.写作。
第三轮复习
时间:2010.5.31───6.11
目标:实战演练、查缺补漏、巩固提高。
复习要点:①吃透课标及中考说明,收集筛选中考信息,精选模拟试题。②精练精讲,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③通过模拟练习,反馈复习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方向和方式方法,提高应试能力。
附:具体复习内容安排表
|
周 次 |
时 间 |
复 习 内 容 |
|
第五周 |
3.29───4.2 |
七年级课内文言文及名句 |
|
第六周 |
4.5───4.9 |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及名句 |
|
第七周 |
4.12───4.16 |
九年级课内文言文及名句 |
|
第八周 |
4.19───4.23 |
词语的理解、运用及修辞 |
|
第九周 |
4.26───4.30 |
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专题 |
|
第十周 |
5.3───5.7 |
记叙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
|
十一周 |
5.10───5.14 |
说明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
|
十二周 |
5.17───5.21 |
议论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
|
十三周 |
5.24───5.28 |
写作指导与训练 |
|
十四周 |
5.31───6.4 |
中考仿真模拟训练 |
|
十五周 |
6.7───6.11 |
仿真模拟、巩固背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