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期中考试 >>
2009学年11月份浙东北(ZDB)三校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9-12-08


2009学年第二学期浙东北(ZDB)三校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2009年11月)
一.基础知识检测(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龟裂(jūn)   莞尔一笑(wǎn)     栏楯 (shǔn)      濒临(bīn)
B. 愠色(yùn)   悄无声息(qiǎo)    作坊 (zuò)        晤面(wù)
C. 筵席(yán)   岁在癸丑(kuí)     骄横 (hènɡ)      掺和(chān)
D. 蓬蒿 (hāo)     长歌当哭 (dàng)     乳媪(yùn)      凝眸(mó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金榜题名     震撼     嗜好     伸冤
B.淡烟暮蔼     文身     谍血     厮守
C.珊珊来迟     萌孽     笑靥     俯瞰
D.桀骜不训     慰藉     寥落     气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企业的“老总”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两种策划的捉刀人针锋相对,用了其中一个策划,就可能伤及另一个策划提出者的自尊或积极性。
B.他应该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我不要求他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但是他应该是能在颜正卿的刚直黄庭坚的飘逸徐文长的癫狂中体会到美感,他应该能在真正的艺术中体会到醍醐灌顶的快感!
C.这个地方的有趣的人很多,五花八门,都有自己的一手绝活。
D.一场天灾,让一片秀美的山河变得分崩离析,我们都听到了那里的悲泣,到看到了那里的泪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学完了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之后,大家在思考我们应该为什么而活着?
B.多数动物不像蓑鮋的兴趣那样折中,它们只选其一:要么斑纹,要么斑块,要么斑点。
C.宋徽宗赵佶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开封),移植宣和殿(《三山志》)”。
D.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怎样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面对着逆境厄运的考验,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鲁迅的回答是——直面人生。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家喻户晓。
B.《西厢记》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王实甫的 代表作,讲述的是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
C.国民党反动政府制造的“三·一八”惨案,致使多名爱国青年遇难。为了纪念死者,唤醒生者,揭露反动派的罪行,鲁迅先生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D.罗素,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位集众家之长于一身的伟人。
7.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是(    
①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
②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
③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④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广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
⑤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⑥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A.⑤①③⑥②④         B.③⑤①⑥④②
C.⑤③①⑥②④         D.①⑥③⑤④②
8、指出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见狱吏则头枪地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则仆偿前辱之责                D.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念父母,顾妻子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垣墙周庭                      B.但以刘日薄西山
C.太上不辱先                    D.《齐谐》者,志怪者也
11、下列句子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
A.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而刘夙婴疾病
C.安能以身之察察                D.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二.唐诗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
新沙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注:澥,海。
12.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
B.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
D.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13.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接近的一句是(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
C.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杜荀鹤《山中寡妇》)
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皮日休《橡媪叹》)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本书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个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起指导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赖亦尔爵士把这篇论文交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14.对加点的“这个问题”所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充当自然学者时候的经历。
B.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C.生物的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
D.耐心地收集和思索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的有关事实。
15.下列不能看作“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的理由的一项是  (  
A.在1837年我就想到耐心地搜集与问题有关的各个事实的重要性。
B.经过五年的工作之后,专心思索问题并写出了若干简短笔记。
C.1844年,把简短笔记扩大为当时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D.纲要完成之后起直到现在,对同一事物的研究不曾间断过。
16.根据原文,对作者之所以早日发表“摘要”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的研究工作已将近结束,新的研究还没有确定。
B.完成全部研究需要许多年月,目前的健康状况不好。
C.华莱斯先生也在研究物种起源问题,并写出了论文。
D.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肯定研究成功并提出发表建议。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0分)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8月,有删节)
17.作者笔下的“秋日”有哪些特点?(限用文章中词语)(2分)“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2分)
                                                                       
18.分析第3自然段的表达技巧?(3分)
                                                                     
19.第4段划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五.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2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个词语1分,共计4分)
① 形容:                     ② 见放:
③ 淈:                       ④ 濯:
21.选出对文段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2分)
A.描写屈原行为外貌“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旨在表现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难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
B.渔父是一位遁世的隐者的形象,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他不愠不火,不强人所难,具有心平气和的超然心态。
C.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有力的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的形象,人物形象在对比中显得更加鲜明 突出。
D.“众人皆醉我独醒”中的“众人皆醉”比喻世道的黑暗和世人的昏聩,“我独醒”比喻屈原对个人命运认识的清醒。
22.翻译文中有下划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计4分)
①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②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六.名句默写(6分)
23.课文名句默写(任选6题,每题1分,共计6分)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②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长亭送别》
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逍遥游》
④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逍遥游》
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⑥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纪念刘和珍君》
⑦一骑红尘妃子笑,                。杜牧 《过华清宫》
⑧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七.语言运用(2分)
24.请根据文意写出结论性的句子。
《老子》中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论语》中说:“无求备于一人。”
《书经》中说:“有容德乃大。”
《晋书》中说:“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这些话都是告诉我们:                               
                                                                      
 
八.写作(4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只蚂蚁来到石头下,它急急忙忙地往上攀爬,这块石头对它来说实在太陡峭了,蚂蚁爬到一半就掉下来了,于是再爬,便又再掉,爬而又掉,掉而又爬,但终于爬过了那块石头;另一只蚂蚁则不然,它绕过石头,走向了它的目的地;第三只小蚂蚁到来,望石而转,也找到了丰厚的食源。
生活犹如蚂蚁前行,有时需要直行,抱定理想,执著求索;有时需要转向,变通处之,量力而行;有时则需要迷途知返,另辟蹊径,但无论怎样都是要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
请按照自己对上文的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09学年第一学期浙东北(ZDB)三校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② 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23.① 晓来谁染霜林醉 《长亭送别》  ②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长亭送别》
③ 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④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逍遥游》
⑤ 通古今之变《报任安书》       ⑥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纪念刘和珍君》[来源:学&科&网]
⑦ 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   ⑧ 惊涛拍岸《念奴娇·赤壁怀古》
24. 胸怀博大者方能成就大事。(宽容他人, 包容一切等意思相近皆可)
25. 作文(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1年江苏省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嘉兴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海安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高邮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衢州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0年浙江省丽水四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上)高二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扬州市邗江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东阳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磐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宁波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实验班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扬州市江都区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
江苏省启东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温州九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金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2018-2019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杭州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江阴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徐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嘉兴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温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张家港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湖州市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诸暨市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苏教版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杭州市五县七校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杭州市五县七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杭州地区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