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新诗二首《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教案2
作者:李敬东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11


新诗二首
上海市光明中学  李敬东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朦胧诗的时代背景及创作特色;
2、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感情线索;
2、联想、想象欣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深刻主题的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积极反思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勇于承认错误的时代进取精神。
说明:
对诗歌的解读本身是个难点,当代诗歌特别是朦胧诗歌,因为本身具有多重解读性,所以,在讲授这首诗歌时,应引导学生从了解朦胧诗的时代背景及创作特色着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来加强感悟,通过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及时开展讨论,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背后隐含的深刻意义,从而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诗歌中含义丰富而又各其特色的意象;
2、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说明: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理解本诗中“钥匙”的深层含义,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就成为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引激趣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说,青春如诗,一个人在青春时代如果错过了诗,也许会是生命中永远的遗憾。为了不让我们青春的生命留有遗憾,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当代诗人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
梁小斌,1954年出生,山东荣城人(祖籍安徽)。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不少作品已被收入多种诗歌选本,其诗大多隐约含蓄,遂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佣》、《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
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上,梁小斌被评为年度桂冠诗人。推荐理由是“诗人梁小斌,一个磨难时代的诗歌童话,他坚韧而坚持地持续写作,在生活的边缘依然把诗歌完全融入了生命的状态。新时期文学启蒙时这位诗人坚实、清澈、透明而深遂的诗句,在中国所有城市的旷野呼啸而过,他朴素而寓意深切的诗歌依然影响着现代的人们。
朦胧诗派的背景:以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鼓起在艺术形式上多用隐喻象征性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被称为“朦胧诗”。产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后,在中国诗坛及完整的文学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为历代文学史带来深刻的思想变革。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于坚等。
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利于后面诗歌的讲解。
散读置疑
1、钥匙到底代表什么?此诗和“四人帮”时代又没有什么联系?海涅歌谣在这里有什么特殊意义?(李瑞星)
2、诗中钥匙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写这首诗。有什么好处?(刘原)
3、中国和我的要是有什么联系?文中结尾处我记着心灵的道寻找,一句中是否就找的钥匙?                      
4、钥匙意味理想,可钥匙与理想并不相同?作者为什么说“我的钥匙丢了”,他的钥匙意义是什么?
诗人怀着痛苦而沉重的心情,赋予了钥匙深厚的历史象征,对使人精神蒙昧心灵野蛮的历史的投诉,对纯洁心灵、文明精神的寻找,对人的心灵回归的呼唤。               
其以“我”为主体,完成了对“自我”的肯定,更利于抒发我的情感。
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1、 揭露黑暗和社会的批判。 2、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及深厚的英雄主义色彩;3、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的特别关注”。
 
紧紧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使课堂的展开有序可行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讨论分析并概括诗歌情感流程内容层次
2、重点难点解决过程:
(1)钥匙到底指什么?
从生活现象上即孩子脖子上的钥匙;从浅层象征上即家、温暖、正常、有序的生活;从精神世界上可以打开心灵之门,精神之门,历史之门 
(2)中国与钥匙两者之间的关系?
(3)本诗中的“我”扮演了哪些角色?
(4)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首诗像一曲悲怆的命运曲,但用语质朴、节奏流畅,比较讲究音韵,诵读时要注意把握节奏、韵律。点拔:本诗共6节,分三部分。
1、(第1节)
2、(2-4节)疯狂---失落---怅惘---焦虑---寻找---思考
3、(5-6节)
明确:把钥匙与中国并列,把丢失它与在红色大街上疯狂奔跑相连,是将内涵扩展到广阔的背景之中,使人联想到文革的历史灾难,这样诗的深厚的历史内涵就产生了。
明确:抒情主体的不确定性是朦胧诗的一个特点: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的奔跑指自己;画片、三叶草指儿童;海涅歌谣指青年;整个环境中指所有青年。
明确:这样抒情主体不断变换,使抒情性更加强烈。
在朗读中理解并感悟诗歌的感情基调,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
概括主旨
请简单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人用疯狂---失落---怅惘---焦虑---寻找---思考的情感流程灌注到“钥匙”这一复现语上,通过抒情主体的不断变换,揭示文革的历史灾难,展示生命内部的冲突,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有利于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
思路点拨
可以要求全体学生散读全诗,或请学生个体朗读全诗。总之,好的诗歌要多读才能进行品味。然后要求学生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质疑,组织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堂反馈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加深对诗歌主旨、情感等的体验最后要求学生在正确把握本诗主旨的基础上进行续写。
练习举隅
网上看到这样的帖子:
……不久前,被称为“梨花体”的诗人赵丽华的作品饱受争议和恶搞,诗歌在经历16年“边缘化”之后,再次引起轰动效应,这次诗歌成为了一个笑话。
“中国,我的诗歌丢了”。那一代找钥匙的人,现在连诗歌都找不到了。究其实质,是泛娱乐化的生活方式、网络时代的平等观念和解构本能、有诗人无杰作的诗坛名利场现状,共同将诗歌弃之荒野。
当代?诗言志的“志”没了,诗歌失去了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力量。最能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似乎只有10、50和100的小纸片,大人要求儿童背诵唐宋诗词,自己却滥建人文景观。
在这个没有诗人或人人都是诗人的国度,诗成了多余的……
面对这些,你会思考些什么,请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原文阅读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mp3音频朗读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ppt课件1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