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3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2


洛阳诗韵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内部联系,抓住文章的重点
2理解作者选材和组材上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城市的兴起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今天我们借助叶文铃优美的文字,游览以下洛阳。
 
(二)理解字词
璀璨(càn)词义:形容朱玉等光彩鲜明。
笑靥(yè)词义:此处指笑脸。
贬谪(zhé)词义: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谙熟(ān)词义:非常熟悉
龛(kān)词义: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棹(zhào)词义:桨
 
(三)课文结构解剖,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5)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1如痴如醉的感情——“最忆是洛阳”,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情思悠悠”,强调了思念之长。
“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情感。
2地理位置——黄河沿岸城市中的地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堪称黄河文明的代表。
3洛阳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4、5作者偏爱洛阳的原因
字面上:机遇和亲缘——抄录古句,慰勉兄长
深层原因:特殊的况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第二部分:(6~15)写洛阳的古美和奇绝。
第六自然段:过渡段,也是第二部分的总写
 
7~8洛阳古——白马寺
学生朗读
教师讲解: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立的第一座官办佛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也是古代亚洲的佛教重地。因佛经是用白马从天竺(今印度)驮回,故命名为白马寺。现为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提问:
为什么作者认为“许多城市的风景点,常见冠以天下第一的美称,但都没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
回答:
因为白马寺是“中国佛教之源”,是名副其实的“第一”。
 
9洛阳美——牡丹
学生朗读
教师提武则天贬牡丹一传说,欣赏关于牡丹的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10洛阳绝——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是继青瓷之后出现的一种彩陶,主要由赭、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也有二彩、四彩的,但总称唐三彩。它是在继承汉代绿、褐釉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制陶技术发展的高峰,当时就闻名中外。
作者重点介绍的是“造型优美的马和骆驼”。描写新近发掘的隋代的三彩骆驼,不仅说明它的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突出它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
如果说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雕白马,作为中外文化使者的象征,曾经从域外“走”进洛阳,那么今天洛阳的唐三彩驼、马更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使者“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11~15洛阳奇——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长达1公里。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共2100多个,佛塔40余座,碑刻题记3600多块,全山造像10万余具。这些佛教石雕艺术杰作,大的高达数尺,巍峨雄壮,小的仅方寸见长,精巧细致。因时代的不同,佛像有的体态丰盈,有的身姿纤秀,仪态万千,栩栩如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佛教艺术的灿烂,更令人感慨人力之艰。
这里又分数层:先写东西两山与伊水之奇,次写石窟之奇,再写最雄奇的奉先寺,末写游赏沿线的壮美景观。
 
 
揭示题意
洛阳诗韵的内涵:洛阳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才使它诗意浓郁,韵味悠长;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正是表达了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洛阳诗韵》教案5
《洛阳诗韵》ppt课件4
《洛阳诗韵》ppt课件3
《洛阳诗韵》ppt课件2
《洛阳诗韵》ppt课件1
职教版《洛阳诗韵》教案4
《洛阳诗韵》教案2
《洛阳诗韵》说课稿
《洛阳诗韵》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