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诗歌阅读与鉴赏 >>
诗词鉴赏和语句衔接训练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5-24


     诗词鉴赏和语句衔接训练


    一 诗词鉴赏
  1、以同时代的作家的同词牌作品作比较,从风格角度鉴赏,比较不同之处。
  阅读温庭筠的《菩萨蛮》和韦庄的《菩萨蛮》,对比二人风格的不同之处。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温词写的是一位美人晨起化妆的情态,是一阙以客观手法表现的闺怨词,因为闺怨的情愫而慵懒、迟起、化妆、 簪花、穿衣而心事涌现,叫人佩服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与高妙的心理刻画。

  上阙先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接下来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了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欲念,鲜活甚至能诱人遐想,而色泽的强烈反差也点出了睡美人的娇贵。“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了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下阙开始两句承上而来,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可是这毕竟只是一种孤芳自赏,虽然如花的容颜着实令人惊艳,但是当她穿上才熨平的丝绸短衣,得意地瞧着绣在衣服上的双双对对的金鹧鸪的时候,脸上的表情被抹上一丝淡淡的哀愁。末两句中提到“鹧鸪”,这种鸟,似鹑而大,背苍灰色,有紫色斑点,腹前有白圆点,它的叫声很像是“行不得也哥哥”。这衣服上绣的“双双”出现的金鹧鸪表现了对心上人的期盼和呼唤。这里温氏运用了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韦词主要是表现游子漂泊江南的经历和内心强烈的乡愁。

  上阙开始两句先以别人的口吻直接披露“江南”的迷人好风光,隐含着向游人劝留之意。“游人”在“江南”本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心情本应该是无奈悲凉的,这和“只合”(只有合该)是矛盾的,个中滋味值得推敲:从韦庄一生来看,他饱经离乱之苦,恰逢中原鼎革之际,不得已沦为漂泊旅人,有家归不得。这种苦衷,以“游人只合江南老”作了诸多安慰,“江南”不仅仅是个地理概念,它也是人人憧憬的平和美好的“乐园”的代名词,当然与此同时也不经意地揶揄了中原的混乱。后两句始,全力铺叙“江南好”的内在,那是支持“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在“春水”明媚的景致中,可以涤荡情致,把心事一股脑抛弃——视觉的经验告诉我们,碧蓝的色泽可以平和心灵;“画船”听“雨”敲篷击水是江南生活中另一种情致,属于听觉享受。静态的视觉意象和动态的听觉意象结合,把“江南”无限变化的风光,具体而微地表现出来了。

  下阙开始两句补充“江南好”的迷人意蕴,卖酒的江南姑娘姣好的容颜如朗月,手腕洁白细腻如同霜雪,她们点缀了风景,使之鲜活。具有如此浓厚的人情味,“江南”自然更加令游人留恋。末两句看似承继而来,脉络却是扣上阙前两句的:游人身在“江南”,心系“故乡”,无论异乡多好,“还乡”的意愿是念念不忘的,所以“未老莫还乡”悬接“游人只合江南老”,反衬诗人内心深处触摸不得的心事。“莫”看似决绝,实则无奈,因为“须”字更加肯定地点出有家归不得的悲哀,暗示出还乡后必将见到物是人非,满目萧索,令人断肠的可悲景观。

  由此看来,在中原纷乱的情势下,这漂泊的旅人只好挣扎在矛盾的未来岁月中了。

  所以比较地看,两人的风格多有不同。虽然在中国的词史上,温庭筠、韦庄两人经常被相提并论,但是两人一个偏向婉约,一个偏向豪放。换句话说,温庭筠的表现手法委婉含蓄,借题取喻,主旨由读者去想象去推敲;在美的范畴里,属阴柔美。韦庄的表现手法则为奔放坦率,直抒胸臆,主题容易被读者捕捉领悟到;在美的范畴里,属雄壮美,阳刚美。

  所以《三十家词选序论》评价道:“飞卿托物寄情,端己直抒胸臆;飞卿词深美,端己词清俊”。至于形式上,温词语言比较偏向秾丽雕琢,韦词语言趋向疏淡自然。

  2、不同时代不同题目的诗词,有时主题和思想内容有相似之处,试在比较中体会其主旨。
  阅读贺铸《青玉案》和《诗经·蒹葭》,对比两首诗思想内容的相同和不同。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惟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贺铸词是作者寓居苏州时写的,主题除了“梅雨时幽居生活的惆怅”之外,也可能“抒发内心对理想追寻,可望不可及的悲哀”。这和《蒹葭》大致相同,都在指示美的不易捕捉。诚然,“美”是和谐的,是心灵的认同,而美感经验是形象的直觉,刻意追求,美感可能消失,所谓“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就是这么令人无可奈何,却又是多么迷人的。贺词表现的,是在美感距离(若即若离)下,对“凌波美人”所流露的一份“痴情”。比如头两句,“凌波”形容女人轻盈的步履,“凌波”不过即美人不来,总在距离之外,以美人伴随的香尘比喻美人,韵味更加无穷。这是纯情高雅的词人本着“思无邪”的态度的审美距离,可能受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影响,却又推陈出新,写的有声有色。

  但是和《蒹葭》不同的是,贺词中的男性主人公没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百折不挠的率直的勇气。他先是停留于揣测和冥想——她会在哪里?“月台花谢,琐窗朱户”。她被春天带来又被春天带走,仅仅留下惊鸿一瞥,虽然美好但是短暂,弥漫着淡淡哀愁,读来让人轻轻叹惋。

  当然也不是毫无表示,下阕头两句,在“碧云冉冉”的“暮”的时分,长满香草的“蘅皋”的宽阔水边,多么令人触景伤情,作者在百无聊赖之际用“彩笔”倾吐心声了。“彩笔”本来应该书写多彩的人生,如今却要拿来写“断肠句”,这不更加衬托出真情吗?

  最后,无论是否追寻,贺词和《蒹葭》中的男主人公都以失望收场了。《蒹葭》持续着长久的守望,而贺词却虚设发问对象和问题,一问三答,抒发了恍惚迷离的感叹。三个譬喻没有直接实写其愁苦的深度和浓度,但是这由多情惹来的愁闷和“抽刀断水水更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边丝雨细如愁”,“飞红万点愁如海”“载不动,许多愁”“一水牵愁万里长”比起来,其曲折美妙是毫不逊色的。

  3、以一位词人的相同词牌,不同创作时代的作品作比较,从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角度体味不同的意境。(请同学自己尝试)

  比照“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和“密州出猎”(提示:前者多情伤感;后者豪放激烈)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雕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 语句语段衔接练习
  1、填入横线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绝不可以低估精神产品对人的甚至是民族的影响。一本好书,一支好歌,可以凝聚人心,振奋斗志,促进团结;相反,也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在_____________,还是在步入小康的和平时期,这样的例子难道少吗?
    A、涣散人心  腐蚀斗志  造成分裂  物质匮乏的战争年代
    B、涣散人心  萎靡斗志  造成分裂  经济发展的安定时期
    C、分裂人心  压抑斗志  导致争斗  经济发展的安定时期
    D、分裂人心  压抑斗志  导致争斗  物质匮乏的战争年代

  2、依据给出的文字,顺序合适的一项是(  )
  友情,是人生一笔收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读书,是人生一笔______的储蓄。这储蓄,_______的钥匙,_______阶梯,________的基础,___________的实力。
   ①获利丰厚  ②发现未知  ③超越前贤  ④参与竞争  ⑤追求真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③①④

  3、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
  ②一般说来,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直说
  ③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就会知道,它的意思并不限于字面所传达的,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含义
  ④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象的自由
  ⑤这是诗的一般规律,了解是欣赏诗歌所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准备
  A、④①②③⑤    B、②①④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④②①⑤③

  4、填入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都是既粗糙又不准确的,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A、改正与润色、丰富  B、润色与改正、丰富
  C、改正、丰富与润色  D、丰富、改正与润色

  答案:
  1、  A  2、  B  3、  B  4、  C

  作文题:
  以“互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幸福与存在
高三文科(1)班  刘佳雪

  “那是很深很黑很纯粹的夜,”他的眼神很缥缈,似乎还停留在那片古老而至美的土地上。“那是一种沁入骨髓的寂静,可以让你用一颗最真实的心去思索存在的意义。可是我更愿意用整个灵魂去感受星空,每一颗星都是一个孩子期盼的眼睛,每每这时,我便会感到一种无比的满足与幸福——他们需要我,每一个人。”

  他,是边远山区的青年志愿任教者,任期为两年。

  “我努力地用目光搜寻,希望搜寻到一双不那么空洞的眼睛,一个不那么畸形的笑容,可是,我找不到,我曾经失落过,犹豫过,迷茫过,可是,当我在那样一双双最纯净的眼睛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从那样一声声混沌的发音中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你知道吗?!那是怎样一种幸福。最真实的幸福。”

  她。是智障收容所的志愿者,已经不间断的去了三年。

  “我只是,想让他们快乐。当手指滑过他们粗糙松懈的皮肤,我可以触碰到一种沧桑,一种消逝,一种另类的真实。我会想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热血,他们曾经的梦。他们需要我,现在。是的,有恐惧,有退缩,那种污浊的空气,混沌的景象,你无法想象。可是,当我明白,自己在给一种生命的沧桑画上最完美的句号,在给一种无奈的消逝附上最愉悦的颜色,我便那样深切地感受到那种污浊中还存在着一种不悔,我的不悔。”

  她,是临终关怀医院的护理员,已经工作了五年。

  我总是以为,幸福,是需要通过意义的呈现来沉淀的。我们总是在努力地找寻,找寻那似乎缥缈不知于何处的意义,而帮助,便可替我们省却这份找寻。

  源自内心的幸福,是看到一种最真实的快乐,别人的快乐,别人因我而有的快乐,会衍生自己的幸福.

  我们的存在,会给他们带来希冀,而从他们的希冀中,我们便找到了存在的意义。他们,需要帮助的人:一点点温暖便可以慰藉心灵,一点点火种便可以照亮世界。我们可以的,我们,每一个人,用我们的执着,我们的热情,我们的爱,点亮别人的心灵,便找到了自已的存在。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新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2022年上海新高考语文学科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新高考诗歌鉴赏之各地高三一模情境化试题汇编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解题失误原因分析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中意象类对比练习
2019至2021高考真题诗歌鉴赏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模板
诗歌手法及练习题(1-4)
诗歌风格练习题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术语及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典型例题
高考复习:如何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术语专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测试试题(14篇)
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课件(1-3)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ppt课件
2022届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汇编:诗词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模板汇编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公开课ppt课件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形象——意象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之炼字炼句----练习题
2022届高考复习:高考山水田园诗解析与专练
2022届高考复习:山水田园诗训练
2022届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解析与巩固训练
高考古诗选择题鉴赏题考点类型解析与易错题训练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简答题答题方法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高考古诗鉴赏之思想感情技巧点拨ppt课件
全国各地2021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分类汇编:古诗歌阅读专题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ppt件(8张)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指引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大全
山东省各地2021届5月份高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2021届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高中咏史怀古诗知识专题汇编
新高考诗歌鉴赏常考基础题型归类
高考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
山东省各地2021届高三一模古代诗歌汇编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