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 >>
2007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文言词汇)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4-03


2007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文言词汇)
  【知识梳理】
  一、积累文言词汇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每学年的积累总量不少于100个。”因此,高中阶段应积累不少于300个文言实词。
  如何积累文言实词?方法是两步:第一步,阅读文言课文和课外文段时注意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第二步是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如:“卒”这个词——
  [卒](zú)(1)名词 ① 步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② 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③ 差役,“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2)动词 ① 死,“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② 完毕、结束、成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3)副词 ① 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②(cù)同“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在读各篇课文时注意积累它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然后将这些零散的义项聚集起来,有意识地加以记忆。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可以自己整理,也可以借助工具书。
  二、文言词汇知识
  (一) 古今词义的变化
  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二)一词多义
  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引”,会意字,本义是拉开弓。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即用其本义。由“拉开弓”引申为②“拉”,“左右或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由“拉”引申为③“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梅尧臣《宣州环波亭》)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⑤“拿”,“(东郭先生)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⑥“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史记•田单列传》)⑦“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⑧“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⑨“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⑩“退却”,“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三)古字通假
  中学教学中所讲的古字通假,包括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三种情况。
  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它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哪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推断;能不解释为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
  【例题精析】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 )(2001年上海卷)
  2.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 )(2001年上海卷)
  3.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 )(2002年春季上海卷)
  4.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延默庵诊之。( )(2003年上海卷)
  5.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2003年春季上海卷)
  6.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2004年春季上海卷)
  7.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2004年春季上海卷)
  8.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2005年春季上海卷)
  答案:1.第二次 2.成全,完成 3.确定,肯定 4.邀请 5.相遇 6.古代长度单位 7.猜疑 8.隐藏
  解析:1.卒,古义有步兵、军队或地方的基层组织、差役、死、尽、终、完毕、终于等,今只保留“步兵”一义,词义缩小。 2.再,古义为两次或第二次,今义为“又”,词义转移。3.必,有肯定、一定、果真等义。4.延,有延长、伸长、蔓延、引进、邀请等义。5.值,有相逢、遇到、价值等义。6.寻,有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顺着、不久、寻找、探究等义。7.嫌,有嫌疑、猜疑、嫌怨、怨恨、嫌弃等义。8.遁,有逃走、回避、隐藏等义。
  二、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2003年上海卷)
  1.余与一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 )
  2.登不必有径,荒棒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 )
  答案:1.不见 2.横渡。
  解析:绝,有断绝、极、独一无二的、难以达到的、横渡等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2001年春季上海卷)
  2.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 )(2003年春季上海卷)
  3.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2004年
  春季上海卷)
  答案:1.同“途”,道路。2.同“无”。3.同“值”。
  解析:1.涂:按其一般义项讲为“涂抹、涂饰”则不通,联系下文“或望庐而还”,可以推知“涂”同“途”。且此句中“反”同“返”。2.“亡何”,即“无何”,不久。
  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2001年上海卷)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004年春考上海卷)
  答案:1.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2.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解析:1.支:同“肢”。2.共:同“拱”。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论语·阳货》《论语·八佾》《论语·述而》材料对比练习(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2022年新高考I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秦策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魏策三·秦将伐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文言文实词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简答题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
高考文言文常用150个实词简表
江阊《十君子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傅良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和固定结构
288个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按词性分类汇编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上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年北京市高三期末《论语》阅读汇编
高中文言文兼词总结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专练
高考文言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高考例题)
新高考古文翻译解析与特练
高考文言文常考双音节词汇编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分类汇编及解题指导
高考文言文《通鉴纪事本末》专练(7篇)
高三古诗文阅读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1--30)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知识点实操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文化常识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综合训练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信息提取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分析概括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翻译技巧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特殊句式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精讲:词义推断ppt课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