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话题作文指导 >>
如何写比喻性话题作文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5-21


提供者:曹阿满

如何写比喻性话题作文

比喻性话题以形象性语言蕴涵观点,那么怎样才能贴切题旨呢?分析材料、拓展喻体就是写作此类话题的有效方法。
  (一)分析材料即透彻理解话题前的提示性材料,把握事件突转、人物冲突及其化解的缘由,从而确定喻体所对应的精神品质。分析材料就是首先把话题作文当作传统的材料作文来剖析。
请阅读下列这则材料:
  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几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乡下人却坚决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
  请以“石头与商机”为话题写篇作文。
  话题中的“石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那么从对它的感悟中应该确定什么样的观点才能贴切题旨呢?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到(邻街的商家简称为城商,来自乡下的商人简称为乡商):
  ①城商利用乱石,使路人与车辆慢下来走进商铺,来扩大商机;乡商搬走石头,修平路面,路人方便了,商机更多了。
  ②石头满地,商机不多;铺平路面,商机多了。
  ③石头的保留与去除是事情不同的原因。“巧用”石头是不真诚的城商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却是损人以利己使他人陷入困境的旁门左道;搬走石头是质朴的乡商改善环境,方便行人,最终获得成功的美德体现。
  商机是事业的成功的关键。那么,是损害他人以求自己的成功,还是先帮助他人后赢得自己的辉煌?孰是孰非,应该倡导与弘扬哪种做法,就可一目了然。由此,可联系的论述角度有:
  ①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
  ②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
  ③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
  ④为大家就是为小家,帮助他人亦被他人帮助。
  ⑤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⑥改善环境可促进发展经济。
  ⑦尊重他人,行善去恶。
⑧发展进步双赢为上等等。
(二)拓展喻体则是抛弃材料,只挖掘话题中核心词语的内涵,然后联系现实确定论点。
“石头与商机”这个话题中,“石头”是平凡的事物,“商机”是成功,所以能否关注平凡的事物就与事业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着眼于喻体的内涵,可联系的观点与素材有:①巧用平凡,追求成功。②平凡见伟大,善良帮助人。一个小孩用小石子到店铺像大人一样“买”东西,善良的老板犹豫片刻后,收下小石子,给了孩子一些糖果,老人以他的善良影响着一位孩子的成长,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③摒弃平庸,赢得财富。当淘金者蜂拥而至,却受阻于一条大河,一位冷静的淘金客于是拿出积蓄,买了艘船,没有随众人再奔向产金地,而是留下来摆渡,最终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他的成功就是缘于对那些平凡平庸做法的摒弃。④汲取知识,运用智慧,化平凡为神奇。一位农夫买了座农场,满地沙砾,都是响尾蛇,失望之余,他翻阅书籍后,将响尾蛇肉制成罐头,蛇皮送到皮革厂,蛇油等送往药厂,并开设了农庄旅游,由此大获成功等等。因此,直接拓展喻体,合理想象,仍然可以提炼到新颖的观点。
再如下列这则材料:一位声名远扬的木匠常常对徒弟说:“注意了,留一道缝隙。”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师傅总是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如何确定“一道缝隙”这个喻体蕴涵的观点呢?分析材料可知:要求“美满”,装修失败;留一道缝隙,即成“绝活”。因而可以联系的观点就有:①不可求全责备,要不为己甚。②推己及人,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③求善求美还应尊重规律等等。
拓展喻体,联系现实,可以看到:缝隙———空间———社会———机遇、机会。 
由此可论述内容有:①留一道缝隙,给他人一次机会,是一种英明,既尊重了他人,又豁达了自己。 
②留一道缝隙,给他人一些自由,是一种关爱,自立了他人,轻松与欣慰了自己(教育)。 
③悲伤时留一道缝隙,别禁锢自己的心灵,要接受他人的关心、温暖与呵护。 
④失败时,给自己留道缝隙,不必因不能圆满而自责,因为世界本没有完美的事情,让自己尽快摆脱苦痛,旷达、乐观、更轻松地前行。 
⑤了解缝隙即缺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减少缺陷,追求成功。 
⑥缝隙即机会,狠抓机会,发展自己。 
⑦不给坏人留缝隙,绝不姑息养奸、养痈遗患。 
⑧不给自己留缝隙,拒绝牟利者的腐蚀,永葆高尚的情操等等。 
总之,比喻性话题既可狠抓提示性材料,深入挖掘,又可直接拓展喻体,联系现实,提炼论点,以展现丰富角度和厚重的立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于是,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袭。
   分析:这一道关系型作文题。“材与非材”目的在于引导我们辩证地思索人才观。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道理:全球化的现代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竞争,但这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人才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满玄机与智慧。作为一名正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高中生理应明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人类对人才的定义是多元化的。只有相对的“材”,没有绝对的“非材”。思考时可从两个角度出发:其一,对拥材者而言,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正如伟大诗人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妄自菲薄,自怜自卑;其二,对用材者而言,应能用不同的眼光打量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努力发掘他们的价值,做到“物各有值,人尽其材”,甚至“变废为宝”。
  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这是材料给定的意义。理解这层意义,对于作文“立意”十分重要。更要紧的是选择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天鹅是一种候鸟,有着长途迁徙的习性,每年都要飞跃千山万水,往返千万里。可野生动物园里的天鹅只能在狭小的水面追逐嬉闹,无法飞翔。什么原因呢?原来,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其滑翔;如果滑翔的助跑线长度过短,天鹅就难以实现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久而久之,动物园里的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丧失飞翔的本领。
   天鹅由于滑翔的助跑线被人为的过短,而丧失了展翅翱翔的能力。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 中是否也存在呢?请结合自身经历,以“助跑线与飞翔”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分析:咱们从材料中的“起跑线”可以联想到台阶、基石、跳板、缓冲、外力等,看到材料中的“飞翔”我们可以联想到冲刺、努力、奋斗、人生旅程等。据此咱们可以为这道作文题如此立意:要想成就一件事情,需借助一定的外界条件/任何事情要想成功,离不开一定的外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自以为有才华的青年因得不到重用,非常苦恼,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何对他如此不公。
  上帝从路边随便捡起一块小石子,又随便扔了出去,问青年:“你能找到刚才扔出去的那块石子吗?”
  “不能。”青年摇了摇了头。
   上帝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取下来,扔到石子堆中去,又问青年:“你能找到刚才扔出去的金戒指吗?”
  “能。”果然,青年没多久就找到了金戒指。“你现在明白了吗?”
  青年犹豫了一阵子兴奋地回答:“明白了。”
  请以“金子与石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

   四、阅读下面的短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
   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
   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以“珍珠”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过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诗歌的基础,而下面的两行“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地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
   参考题目:a.成功与磨难
            b.生命与挫折
            c.让生命在磨难中闪光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使我们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要随时倒掉鞋里的每一粒沙子。
   请以“沙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中的“远方的高山”比喻远大的目标,而“鞋里的一粒沙子”则比喻我们自身存在的小缺点或前进途中的小困难,“随时倒掉鞋里的每粒沙子”,意思就是我们要随时改掉自身存在的小缺点,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小困难。
   参考题目:a.清除心灵的沙粒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不要忽视小缺点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镜子’。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它’照见了容颜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戏局中,从‘它’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它’。试以‘对镜’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此为今年台湾高考作文题,略有删改。)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算盘与主人的对话(寓言)
   算盘对主人说:“我有13根档,每根档上还有3个空缺,上边缺了一个算珠,下边缺了两个算珠,共缺39个算珠。”主人说:“我给你补齐就是了。”结果,算盘不能用了。
   请以“留下一点空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2) 文体不限,可以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3) 题目自拟。
 (4) 不少于800字。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丛生的原野,灌木上结着鲜红的大小不一的浆果。有一天,三个年轻人从这里经过,被这繁星般的浆果吸引住了。他们约定,从小路的起点走到终点,每人摘一枚浆果,看谁摘的最大。当然,每人只能有一次采摘的机会,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头路。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年轻人,你怎样摘到一颗较大的浆果?这一段路途的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请以《人生路上的浆果》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23.作文(60分)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风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l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
    ②自定立意。
    ③自拟标题。
    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写作提示: 
     此次高考作文是三个概念的比喻性话题,这种形式有助于检测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同时加大了对选材范围的限制,有效地遏制宿构和抄袭。文体可以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与往年比,这也增加了一些限制,这样的要求更贴合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对那些不重视老老实实的常规问题训练,而想靠投机取巧获胜者也是一个警告。 
     从写作内容看,要求考生围绕生活、学习、事业、人生发表看法,学生有话可说,但很难说好。首先立意很难出新,因为话题本身是个比喻,该比喻已经暗示了文章的立意,同学们容易局限该暗示泛泛而谈,笼而统之地讲“要不要”的问题,变成对材料或话题的简单印证,造成文章中心散乱不突出。其次素材的组织也有一定难度,特别是生活、事业、人生,真正达到凤头、猪肚、豹尾境界的正面事例很难找到。在有效防止押题的同时,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 
     试题要求中有一条是“话题包括三方面,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展开。”命题提供了多个立论的角度,若三者都写,则不宜平均用力,若只写一点,则应在不丢话题的前提下深入挖掘;若写两方面,则可欲扬先抑(没有猪肚却并不影响拥有豹尾)或欲抑先扬(拥有了猪肚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具备豹尾),考生可以深刻、新颖为原则选取具体写法。 
   比较而言,去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很美,但很玄,很难写。今年的题虽俗,但较实,虽然也不好写,但比去年容易。去年,材料后面没有任何提示语,材料与话题之间缺少必要的启发性过渡,这就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今年,材料本身比较通俗,又给了比较具体的提示,这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凤头、猪肚、豹尾”意在引导考生追求完美、追求卓越,永远努力、永不满足,其出发点不能说不好。这些都是进步,值得肯定。
   不过,问题也不容回避。在语言表达上有欠推敲之处。“凤头、猪肚、豹尾”是古人用来比喻好文章的结构的,说“人生”有凤头、猪肚、豹尾这三个阶段还讲得通,因为人生有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把握好这三个阶段达到“凤头、猪肚、豹尾”的境界;将凤头、猪肚、豹尾与生活、学习、人生、事业相类比总有点不伦不类,甚至可以说是不恰当的。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完全做到,很不容易,事业、人生则比写文章复杂得多,要想做到开头、中间、结束都很完美,严格地说,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就拿话题中的学习来说,它本身是人类一项求知的活动,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它的“开头、中间、结尾”如何划分呢?俗语说学无止境,又何来结尾呢?不好分凤头、猪肚、豹尾。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是不是要将写作与人生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人生过程中学习、生活和事业,即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事业都要善始善终,完美无缺呢?如果是这样,则话题提示语应表达为:仔细想想人的一生,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样“事业、生活、学习”都是就个人不同阶段的所做所为说的,“头尾”之类的比喻就能成立了。
   而如果允许任选三者中的一点去写,又跟题目中的“以此为话题”(“此”即“凤头、猪肚、豹尾”)的要求不符。由此看来,题目出得是不严密的。我估计,考生的作文很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无论说学习生活还是事业人生,都坚持从三个方面去写,面面俱到,没有重点。那必然出现一批平庸之作。(2)三个方面都提到,但重点写其中的一个方面,这兴许能有亮色,但严肃说,这是不合题意的。(3)只写一点,不及其余。后两种情况,如何打分,就看评分标准如何制定和掌握了。
   再者,与去年文绉绉的话题“山的稳重、水的灵动”相比今年的材料提示直白得一览无遗,毫无韵味。从大雅到大俗,似乎有点矫枉过正。如何把握好雅俗之度,既不要走进象牙之塔对牛弹琴,也不能弄成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值得考虑。
“珍惜自己的‘沉香’”话题作文

魏崇先

[作文试题]

有一位年迈的富翁,他非常担心自己的财产会害了儿子,为此,向儿子讲述了他白手起家的故事。

儿子非常感动,决定自己一个人去寻找宝物。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能散发一种浓郁的香气,放到水里也不像别的树木那样浮在上面而是沉到水底。他想:这一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他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集市上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他为此深感苦恼。一开始他还坚持自己的判断,但后来他看到隔壁摊位上的木炭总是卖得很快,就决定把这种香木烧成木炭来卖。他的木炭被一抢而空。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亲,但父亲听了他的话,不由得老泪纵横。原来,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块磨成香粉,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沉香”,只是往往不懂得它的珍贵,反而对别人手中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请以“珍惜自己的‘沉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珍惜自己的‘沉香’”是一个比喻性话题。首先要明确“沉香”比喻的是什么,从材料来看,应该是指自己的优点、长处。进而思考如何珍惜自己的优点、长处,发散为两点:要发现才能珍惜,运用、经营自己的长处才算珍惜。抓住这两点分析论证,就能把道理讲明白了。当然,扣住话题,把自己的类似经历,生活中类似的故事,听来的、看来的类似故事铺衍成记叙文、小小说也都是很好的,问题的关键是紧扣话题和确立的主旨。

 

[下水作文]

珍惜自己的“沉香”

 

价值连城的沉香却给当作木炭卖掉了,确实太可惜了。所谓“沉香”,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宝贝”,就是优点,就是长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沉香”。珍惜自己的“沉香”,经营自己的长处,才会有灿烂辉煌的人生。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沉香”,这样才能谈得上珍惜。有很多时候,自己有“沉香”却不自知,反而认为别人的“木炭”好。如材料中的富翁的儿子,就是典型的例子。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类人,明明自己年富力强,完全可以奋发有为,却认为自己才疏学浅,无能无用,表现出来的是老气横秋,各方面一塌糊涂;明明自己有数学天赋,只有一两科略差,却认为自己是“瘸子的腿——就筋了”。这类人只看到自己手中的“碎石”、“木炭”,结果把自己手中的“沉香”也变成“木炭”了。不能发现自己的“沉香”,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人生。相反,如果能发现自己的沉香,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美国国际商业机器总经理之子托马斯·沃森,小时是个末流学生,同他声名显赫的父亲相比,他简直是个低能儿。在读公司商业学校时,各科学业全靠一名家教的鼎力相助才勉强过关。后来他开始学飞行,却意外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发现驾驶飞机对他竟是那样得心应手,这使他对自己的信心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当上了一名空军军官。这段经历使他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富有条理的大脑,能抓住主要东西,并能把它准确地传达给别人”。沃森发现了自己的“沉香”,最终继承父业成为公司总经理,使公司迅速跨入了计算机时代,并使年盈利率在15年里增长了10倍。发现自己的“沉香”, 乃是成功人生的关键。

要发现自己的“沉香”,更要运用、经营自己的“沉香”。如果你有数学天赋,那就首先在数学学科上将自己的“沉香”发挥到极致,其次把数学的一些灵活的思维方法移植到其他学科,带动其他学科齐头并进,那么一定会水涨船高,最终获得高考整体成绩的提高。俗语云:“一招鲜,吃遍天。”你生命中的这一点“沉香”,可以让你一生光鲜,数代沾其光,百世享其利。荆轲一剑走天下,司马迁一部《史记》万古流传,李时珍凭中草药,长益后人。可以说,他们都是很好地运用了他们手中的“沉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你能经营自己的长处,就会给你的生命增值;反之,如果你经营自己的短处,那会使你的人生贬值。“条条道路通罗马”,“此门不开开别门”。世界上的工作千万种,对人的素质要求各不相同,干不了这个可以干那个,总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天地。宋代诗人卢美坡有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在有的人看来,沃森是个末等生,盖茨没有大学文凭,梅杰连售票员都不能胜任,还能干什么事,成什么才!天无绝人之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什么文化不高、经验缺乏、没有职称,甚至身有残疾,都不是成才的障碍。只要你善于发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经营自己的长处,就能找到发展自己的道路,创造美好的人生。

文章写到这里,我要感谢出这个作文题的老师。你让我有新的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因为他们珍惜自己的“沉香”,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善于发现、珍惜、经营自己的“沉香”,就会有灿烂辉煌的人生。更为我的人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经营自己的“沉香”,让我的人生更精彩。

题目与例文(5)


 

“营养”话题作文

佚名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动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人的成长同样需要营养。既需要物质的营养,更需要精神的、思想的、道德的营养。有一种营养对人的成长至为重要,那就是苦难、失败和屈辱,这种营养能使人坚强无畏,有所作为。

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认识的呢?请你以“营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通过议论来阐发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见解,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认识。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例文]

珍重人生的真营养

 

苦难是天才的营养。上帝给了凡高一生的苦难,但在他死后历史尊称他为天才画家,他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价值连城。

失败是成功的营养。爱迪生并不认为一千次不成功就是失败,相反却认为他获得了一千种“不能成功的方法”。

屈辱是发愤的营养。越王勾践如果没有受尽吴王的羞辱和虐待,他或许是不会卧薪尝胆苦等二十年与吴再战终成霸业的。

甚至,尊严之所以能昂首,恰恰是来自“歧视”这种营养的滋润。自强之所以能耸立,恰恰是来自“误解”这种营养的调理。无畏之所以能呼啸,恰恰是来自“打击”这种营养的哺育。

这么看来,上帝是不公平的。你若想使自己活得有精气神,就得从重压和苦累中吮吸营养,你支撑住了,你才能眼明腰直腿生风。你若想使自己活得再精彩一些,那就得在更大的险风恶浪的搏击中汲取营养,你挺住了,你才有钢筋铁骨英雄胆。可是,上帝又是公平的,历史上又有哪一个仅靠吸食着安逸和享乐的乳汁躺在安乐窝里成了气候的?

原来,做人更有价值的营养许多竟是起初我们并不喜欢的东西。而这些叫人不喜欢的东西,恰恰给了我们冷面关怀般的营养。如一个冷漠而强大的对手,你在与他遭遇中品出了他路数中的玄机和纰漏。你不正获得了最为有益的营养!更多的时候,正是人间不平事,令你不满的窘境,却成全了你不屈的心灵和浩荡的志向。

人,生下来其实就在走向死亡,又在拒绝死亡。抵抗死亡的威胁最强有力的营养便是于艰辛磨炼中获得的创造思想和脱胎换骨的跨越与突破。弱不禁风坐吃山空的人即使长命百岁,其实他早已死矣。

倾听历史的回音,品味历史的真谛,最发人深省的营养正是那令人心灵震颤的动荡和对动荡的征服。平淡的乃至祥和的历史反倒让人一翻而过,不留什么痕迹。我们不能不承认,苦苦的营养更叫人理智,辣辣的营养更叫人清醒,酸酸的营养更叫人振奋。

既然说吃苦是最好的营养,那我们就要不断地向生活的难题挑战而使自己坚实。

既然说失败是最好的营养,那我们就要在不断的探究中悟得失败的真意而重新托举出苦心铸就的收获。

既然说屈辱是最好的营养,那我们就要在不断让自己抬起头的同时让腰板更挺拔、头脑更睿智、心胸更宽广。

珍重好人生的真营养,才能让人生的远行一路走好。

 

[简评]

此文立意新颖,较深刻地论述了苦难、失败和屈辱是人成长、坚强、有作为的真营养。思想发人深思,让人警醒。面对苦难、失败和屈辱,应该振作你的精神,勃起你的雄心,同这一切作殊死的较量和搏斗。走过苦难和艰辛的人才是坚强无畏的人,经历过失败打击而愈挫愈奋的人才是顶天立地的人,蒙受屈辱而仍孜孜矻矻奋斗的人才是伟岸高大的人。

吸取人生的真营养,一路啸歌,博一个精彩的人生。(魏崇先)


“自由与舍弃”话题作文

魏崇先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印度,人们常用一种特制的小盒子捕捉猴子。在安置好的盒子里放上美味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能插进猴子的前爪,但只要猴子抓住坚果不放,其爪子就抽不出来。这样,它要么放下果子,继续自己的自由,要么就抓紧果子,等着被收拾。

这是一则发人深省的材料,生活中确实有人在自觉不自觉地做着猴子,而作为人应该对这类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请你以“自由与舍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下水作文]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诗人的妙言警句告诉我们,为了自由,必须大胆地舍弃,甚至是生命和爱情。只有有所舍弃,才能获得自由。

海子舍弃了生命,换回了他思想和精神的自由。使他的思想和精神走进了纯真的少男少女的精神世界,也使他的生命得以升华。对海子来说,精神的自由是他至高无上的追求,“所欲有甚于生者”,故舍生命以追求自由。古今中外,仁人志士,为追求自由,故能坦然赴死。由此看来,欲获得自由,必须有所舍弃。

莘莘学子,欲求思想、精神、才能尽情发挥的自由,也必须有所舍弃。你必须舍弃游戏的快乐,聊天的轻松,读武侠小说的癖好,全力以赴,一门心思投入到迎接高考的复习中去,提高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增长自己的才干,才能获得更高境界的自由。如果还抓住自己的不良嗜好不放,就会像猴子抓住坚果不放一样,会丢掉一切。有所舍弃,才能获得自由;获得自由,必须有所舍弃。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感到活得很累。今日忙请客,明日忙送礼,闲下来还要算计怎样才能多得个仨俩小钱;睁着眼想如何防别人的明枪,合上眼想如何防别人的暗箭,成天忧心忡忡,提心吊胆;忙里忙外,东奔西走,身不安,心不宁,心为形役,身为物羁,没有一点自由可言。缘何如此,皆因为为名利所束缚,紧抓住名利的“坚果”不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二字,扭曲了多少人的灵魂,忙煞了多少人的身体,使人不复为人,而沦为名利之奴隶。人之可悲,莫甚于此。如果要生活的不累,摆脱上面所述的生活状态,尽享生活的乐趣,生命的自由和快乐,那就要大胆地舍弃。舍弃对物质利益的贪婪的追求,舍弃对名的无尽的欲望,以淡泊宁静之心对待生活,你就会发现,天高地阔,水长山远,风物长宜。你就会感到生活的自由和美好。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让百代传颂神的逍遥,吾辈只需独占世间潇洒。”电视剧《封神榜》的这段歌词很好地唱出了自由与舍弃的关系。只有舍弃功名利禄,舍弃尘世的俗情杂念,污浊与贪婪,才能体会“神”的逍遥,独占世间潇洒,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化作那朵自由的莲花,才能让自由的莲花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清风,浴霖雨,开得更灿烂,更绚丽。

舍弃功名利禄,俗情杂念,让生命化作那朵自由的莲花。

[简评]

此文亮点是紧扣话题,思路清晰,语言省净。从引用裴多菲的诗歌入题,以海子的事例,当今学子的学习实际,世人的生活状态构成文章的主体,最后引用电视剧《封神榜》的歌词并加以阐发,联想巧妙,顺理成章。标题不俗,新人眼目。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几个小方法
话题作文指导(22页)
话题作文如何拟题
画好“凤头”——话题作文开头七法
话题作文入门讲解ppt课件
初中作文话题指引与材料精粹
话题作文话教法
话题作文写法ppt课件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立意ppt课件
话题作文快速命题ppt课件
话题作文指导ppt课件
话题作文的拟题指导
话题作文的指导--紧扣话题的方法ppt课件
怎样写话题作文(2)
“环境保护”话题作文范文(3篇)
准确审题立意,写好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拟题的四个“五”标准
最新十大类八十一篇话题作文经典构思示例
让读者对文章一见钟情——话题作文开头的方法
话题作文几种高效法
文采飞扬是语言,点子窍门不可少——话题作文语言创新方法
话题作文的题记用语集锦
话题作文构思指导教学案例
“阳光”话题作文思路点拨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例谈
话题作文练习
话题作文的拟题技法
话题作文写作技巧: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五莲县洪凝初中话题作文训练题选
话题作文写作指南
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感动”话题作文教学实录
话题作文最新考题设计
话题作文等级训练
话题作文立意思维训练
话题作文写作的几个误区
话题作文审题指导精选(14篇)
话题作文审题“四推敲”
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话题作文训练(例文3篇)
话题作文题目汇编
话题作文训练一例
话题作文布局技巧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