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捕蛇者说》有讲有练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27


捕蛇者说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黑质:黑色的质地。
白章:白色的花纹。
去死肌:去除坏死的肌肉。
岁赋其二:每年征收两次。赋,征收,敛取。
当其租入:抵他的税收。当,抵。
争奔走焉: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争,争先恐后。奔走,忙着去做(某种事情)。
三世:三代。父子相继叫一世。
死于是:死在这件事上。
若毒之乎:你痛恨这事吗?毒,痛恨,怨恨。
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莅,治理。
更若役:更换你的差役。役,劳役,给官府出劳力做事。
汪然:泪水盈眶的样子。
积于今:累计到现在。积,一年一年地累计起来。
殚其地之出:把他们土地上的出产全部交出去。
竭其庐之入:他们家里的收入全部交出去。庐,房舍,家。
死者相藉:死人互相压着,形容死的人多。藉,铺,垫。
今其室十无一焉:现在十家中剩下不了一家了。
哗然而骇:喧闹叫嚷着惊拢(乡村的气势)。
虽鸡狗不得宁焉: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谨食之:小心地喂养它。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河东(今永济县)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人大致为五类。
3.背景链接
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期间写的。这时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实际是被贬的罪人,心情自然十分郁闷,但他仍关心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疾苦,并以著文章方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
蒋氏在自述中提到“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这里说的“六十岁”,指的是唐玄宗天宝中期到唐宪宗元和初期这一时间。在此时间内,战争频繁,先后发生过安史之乱、对吐蕃的战争等,全国户口锐减,朝廷随意增设税收官,多立名目,旧税加新税,无有限制,使人民的负担加重。尽管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颁布了两税法(分夏、秋两次交税,即课文中“岁赋其二”),并明文规定“敢在两税外加敛一文钱,以枉法论”,但这不过是欺骗百姓的手段,事实正如陆贽所说:“大历中供军、进奉之类,既收入两税,今于两税之外,复又并存”;又说加税时“诏敕皆谓权宜,悉令事毕停罢。息兵已久,加税如初。”人民在重赋逼迫下逃往他乡,但悍吏仍不放过,“有流之则摊出(由存留户共同负担),已重者愈重。”从这些情况来看,柳宗元“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论断完全是正确的。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捕蛇者说》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文章的核心是最后一段,从孔子的名言引出全篇主旨,前面四段依次叙述了捕蛇的缘起、作者跟蒋氏的对话和蒋氏自陈心曲,都是为了表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个主旨的。前人评论此文说:“必先得孔子‘苛政猛于虎’一句,然后有一篇之意”。是说得很中肯的。
二、文章脉络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交待人们捕蛇的缘由。可分二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杀三虫”):说明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医疗功效。在结构上的作用: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层(“其始”到段末):叙述捕蛇来由。永之人争奔与蛇毒形成对比,要害是“当其租人”暗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全文主旨已寓含其中。
第二部分(2~4):文章主体部分,借蒋氏之口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第2自然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三世专利,使人以为可羡;再由蒋氏说出三代人的遭遇,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入悲,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本段可看作是下面所要说到的社会悲剧的序幕。
第3自然段:叙述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
这是作者的劝慰之辞。作者既要求蒋氏在“役”和“赋”之间进行选择,则蒋氏不能不道出其难言之隐。这一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第4自然段:蒋氏自陈心曲。可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而吾以捕蛇独存”):回顾过去,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下非死即徙以致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以捕蛇独存”的情形作对比。
第二层(“悍吏之来吾乡”到段末):叙述现在,以悍吏来乡索租闹得鸡犬不宁的情形,跟自己“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和“熙熙而乐”的情形作对比。
第三部分(5):点明文章主旨。
本文议论仅此一段,却是全文的核心。开头用“余闻而愈悲”结束叙事,由此自然转入议论。接着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根据,并用跌宕笔法,先表“疑”而后表“信”,为主旨句出现蓄势。最后卒章显志,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全篇主旨即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三、写作方法
本文显著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从开篇到结束,无不用强烈鲜明的对比来增强效果。如文章开头用毒蛇的毒“以啮人,无御之者”,咬了谁,都不免一死,可“永之人争奔走焉”,这形成强烈反差。在中间蒋氏的答话中,处处运用对比:捕蛇与纳税两者不幸程度相对比;60年乡邻非死即徙与蒋氏“独存”相对比;悍吏骚扰乡民的情形和自己弛然而卧相对比;自己一年冒死危险两次与“乡邻旦旦有是”相对比。
四、参考译文
永州的山野间生长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子而有着白色的花级;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没有办法救治。但捉到它并且把它晾干,用蛇肉干制成药丸,可以用来治疗麻风,手足痉挛、颈肿、毒疮等病;还能去掉腐烂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蛇的人,用蛇顶替他们的租税去缴纳。于是永州的人争先恐后地干这件事。
有一家姓蒋的,享有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就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情上,我父亲也死在捕蛇这件事上。现在我继续干这事已经十二年了,几乎丧命好几次了。”他讲到这些,脸上好象很悲伤的样子。
我可怜他,并且对他说:“你怨恨捕蛇这项差事吗?我打算去对主管收税的官吏讲一讲,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姓蒋的听了大为伤心,眼泪汪汪地说:“您是哀怜我,想让我活下去吗?那末我干这个差使的不幸,还不及恢复我的赋税那样严重。假使当初我不应这个差,早已经困顿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居住此乡,累计至今有六十年了,而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在赋税逼迫之下,他们竭尽田里的出产,罄空室内的收入,哭哭啼啼地迁离乡土,饥渴交加地倒仆在地,吹风淋雨,冒寒犯暑,呼吸着毒雾瘴气,由此而死去的人往往积尸成堆。先前和我祖父同时居住此地的,现今十户人家里剩不到一家;和我父亲同时居住的,十家里剩不到两三家;和我本人同住十二年的,十家里也剩不到四五家。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而我却因为捕蛇独能留存。每当凶横的差吏来到我乡,从东头闹到西头,从南边闯到北边,吓得人们乱嚷乱叫,连鸡狗也不得安宁。这时候,我便小心翼翼地爬起身来,探视一下那只瓦罐,见我捕获的蛇还在里面,于是又安然睡下。平时精心喂养,到时候拿去进献,回家就能美美地享用土田里的出产,来安度我的天年。这样,一年里头冒生命危险只有两次,其余时间便怡然自得,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有这种危险呢!现在即使死在这上头,比起我乡邻们的死已经是晚了,又怎么敢怨恨呢?”
我听了愈加难过。孔子说过:“苛政比老虎凶猛。”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如今拿蒋姓的事例来看,说的还是真情。唉!有谁知道横征暴敛对老百姓的茶毒,比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对这件事加以述说,留待考察民情风俗的官吏参考。
【练习解答】
一、作者向蒋氏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这是作者的劝慰之辞,既然作者要求蒋氏在“役”和“赋”之间进行选择,那么蒋氏不得不道出难言之隐。“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是全篇答话的纲,也是他“大戚,迂然出涕”的原因。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横行暴敛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二、1.如今,我接着干这件差事十二年了,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嗣,继承。几:几乎,差一点。
2.假如我不做这件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
向:从前,这里有假设的意思。病:困苦不堪。
3.我提心吊胆地爬起来,看看那瓦罐子,我的蛇还在里面,这才安心地睡下。
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弛然:放心的样子。
4.如今即使死在捕蛇上,比起我那些邻居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毒:恨,憎恶。
三、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句的理解情况,结合附文以及课文内容,谈理解,只要符合课文即可。
【类文品析】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⑴式⑵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⑶似重有忧者。”而⑷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⑸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⑹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⑴夫子,即孔子。⑵式:同“轼”,车前横木。⑶一:或。⑷而:指你。⑸去:离开。⑹识:记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使子路问之(使:  )
⑵昔者吾舅死于虎(舅:  )
⑶何为不去也(何为:  )
⑷苛政猛于虎(于:  )
2、下列句子中“之”与“子之哭也”中“之”意思相同的是(  )
A、隐土之北  B、汝心之固  C、告之于帝  D、操蛇这神
3、翻译下列的句子。
苛政猛于虎也。

4、与“苛政猛于虎也”这句话意思相同的《捕蛇者说》中的一句话是     。
(参考答案:1、⑴派⑵丈夫的父亲⑶为什么⑷比 2、B 3、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4、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当其租入(  ) 更若役(  ) 谨食之(  ) 莅事者(  ) 得而腊之(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若毒之乎(毒:  )
⑵当其租入(当:  )
⑶谨食之(食:  )
⑷君将哀而生之乎(哀:  )
⑸可以已大风(已:  )
⑹岁赋其二(赋:  )
⑺貌若甚戚者(戚:  )
⑻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鸡狗不得宁焉。

⑵君将哀而生之乎?

⑶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⑷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了“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你是如何看待柳宗元的思想的?


5、文中蒋氏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同步解读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悍吏之来吾乡”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多助之至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故为之说   既克,公问其故
B、比: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食:谨食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D、观:今以蒋氏观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以尽吾齿(齿:  )
(2)又安敢毒耶(毒:   )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0.选文第一段写蒋氏自述遭遇时,以悍吏来乡逼租之急与他自己“弛然而卧”、“熙熙而乐”作对比,其作用是         。
11.作者在选文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从“              ”这句话中看出来。
三、美文赏读
     蝙蝠
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奈他何。”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汝居吾下何倨傲乎?(居:  )
⑵何以贺与?(以:  )
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

⑵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

14、本文用蝙蝠借指哪一类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一模)
《捕蛇者说》《礼记·檀弓》阅读练习及答案
《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捕蛇者说》《楚人谓虎为老虫》阅读练习及答案
《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捕蛇者说》当堂小测验
《捕蛇者说》课文说明
《捕蛇者说》中考题(2016年威海卷)
《捕蛇者说》中考题(2016年上海卷)
《捕蛇者说》导学案7
《捕蛇者说》导学案6
《捕蛇者说》【问答题】【段意】【重点语句赏析】
《捕蛇者说》段意和重点语句赏析
《捕蛇者说》重点字词解释和译文
《捕蛇者说》学案5
《捕蛇者说》表格式学案(3课时)
《捕蛇者说》ppt课件(64页)
《捕蛇者说》表格式导学案2
《捕蛇者说》学案3
《捕蛇者说》教案17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16
《捕蛇者说》教案15
《捕蛇者说》教案14
《捕蛇者说》中考题ppt课件(2004-2005年)
《捕蛇者说》教案13
《捕蛇者说》教案12
《捕蛇者说》复习资料及练习
《捕蛇者说》ppt课件(21页)
《捕蛇者说》ppt课件(28页)
《捕蛇者说》预习学案
《捕蛇者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捕蛇者说》改写成长诗
《捕蛇者说》说课稿2
《捕蛇者说》复习
《捕蛇者说》ppt课件(16页)
《捕蛇者说》检测题
《捕蛇者说》ppt课件(57页)
《捕蛇者说》ppt课件(34页)2
《捕蛇者说》ppt课件(39页)
《捕蛇者说》ppt课件(4页)
《捕蛇者说》ppt课件16(26页)
《捕蛇者说》无标点原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