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逶yí( ) 磅bó( ) 草毯泥zhān( ) hān( )然入梦 咀jué( ) 澎pài( ) yùn( )怒 焦zhuó( ) cù( )然 哽yè( ) mò( )地 gōu( )火 疲bèi( ) zhàn( )开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 万籁具寂 白雪皑皑 苛捐杂税 翩翩起舞 饥饿难奈 异口同声 曲指可数 千锤百练 英姿飒爽 纵情歌唱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 ⑴. , 。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⑵.雪山低头迎远客, 。 , 。 ⑶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 ,像 ,像 ,像 。 4、国庆节到了,班级要开展“祖国颂”的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持人,请你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 节目一:诗朗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 舒婷) 节目二:歌曲――《走进新时代》 (演唱者 张也) 串连词:
5、下面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写出相关的结论。 密度(g/ml)
1.0000
0.9998
0.9996
0 2 4 6 8 10 温度(℃ ) 结论: 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7、仿照例句,以“爱”为话题,另造一个句子。 美,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爱, , 。 8、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简要回答后面两道题: 一个顾客在酒店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掉多少桶啤酒?” 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①顾客话中的意思是 ②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 的心态。 二、阅读《七律 长征》后回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这首诗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长征宏伟壮阔的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个场面。
2. 这几个场面构成一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史诗般的历史画卷,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画,说说你的理由。
3. 有人认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的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
4. 探究: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请结合本单元课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阅读《老山界》中“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后回答下列问题。 1、“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一句是比喻,本体是 ,喻体是 。 2、找出文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并简要说明它在表达上的作用。
3、描写景物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角度。文中第一次写火把,观察的角度是 ,立足点在 ;第二次写火把,观察角度既有 ,又有 ,立足点在 。这样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写出了山势的 。 4、文中既说“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因露宿山腰,仰望天空,俯瞰深谷,心情紧张而产生了幻觉。 B、是深谷回声回旋震荡的缘故。 C、在半睡半醒中,处于深山幽谷,用寂静衬托了响声,用响声反衬了寂静。 5、作者写深夜露宿时高山中的景色,是从 、 、 几个角度来描写的。据此,给选文最后一段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6、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 A、深夜山谷中优美的景色。 B、深夜山谷中静谧的环境。 C、高山中气候的寒冷、条件的艰苦。 D、红军战士虽身处困境,仍充满乐观的豪情,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 四、 阅读《草》中“卫生员抽噎了两声”到“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后回答问题。 1.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 2.为什么周副主席说:“要记住这些草”,“懂得这些草”? 答: 3.周副主席的声音既是“又慢又轻”,为什么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答: 4.周副主席在小说中一直是很严肃的,为什么到最后他“宽慰地笑了”? 答:
1.(1)猝然 (2).皑皑 (3).踉踉跄跄 (4).愠怒 (5).蔫巴 2 .默写 (1)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 (2) 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3) 春蚕在咀嚼桑叶 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山泉在呜咽 波涛在澎湃 3.开场白要点:(1)问好 (2)点明主题,歌颂祖国. (3)表达祝愿 串联词要求:(1)紧扣节目内容 (2)语言有散文诗般的清新淡雅 4.水在0—4℃之间密度逐渐增大,4℃时密度最大,在4℃以上时, 密度逐渐减小. 二.阅读理解(一) 1.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2. 略 3. 如”寒”既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又反衬红军战士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4. 略 (二) 1. 主席意味深长议吃草,战士深受鼓舞向前进 2. '要记住这些草”是因为这些草使红军战士明白了革命斗争需要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懂得正是因为这些困难,才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 3. 因为周付主席对革命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 4. 这是看到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后的宽慰的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