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
调 研 题(B)
学校: 班级:高三( )班 姓名: 座号:
|
题号 |
一 |
二㈠ |
二㈡ |
二㈢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评 |
|
得分 |
|
|
|
|
|
|
|
|
|
注意:五、六两大题是选考题,考生只选做其中一道,记分也只记一道的分数。
Ⅰ 必考题(125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4题。
在传统哲学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所提倡的天道与人道的合一都是一种单向度的合一。
儒家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伦道德问题,重视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从整体上说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关注的焦点是自然的法则,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主要把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并从否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的角度来否定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
实际上,人的存在具有多质性。最基本地来说,人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存在,同时又是一种自由的存在。在对待社会的关系上,人既有认同的需要,也有独立个性张扬以及独立价值判断的需要;在对自然的关系上,人既有与自然相融而和睦相处的需要,又有改造自然的需要。这些方面都是对立统一的。所以,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双向度的或多向度的而不应是单向度的。人作为自由的存在,其自主性的选择和活动是最本质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通过自身的选择和活动去创造合乎目的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任何既定的文化和文明的成果,都只是人的创造物,是人本质的表现。乃至于自然万物都深深地印上了人类选择与活动的印迹。所以,儒家用道德性来否定人的自然本性,道家用自然本性来否定人的社会属性,都是对于人的丰富本质和自由本性的片面化乃至否定。
因而,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扬弃儒家的模式,又要扬弃道家的模式。在重视人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统一的同时,以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由本性为出发点,重新定位现代教育的价值。一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把人作为适应性、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体,立足于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双向度的关系。二是建构认同和帮助个体自主选择的教育环境。承认受教育者选择的能力和权利,重视个体自觉的道德实践与价值判断,把外在个体的社会伦理规范定位在指导性功能上,通过受教育者自主的选择和教育者的指导性影响来实现社会规范向个人规范的转化。
(选自《传统教育哲学问题新释》,有删节)
1.下列对“多质性”一词含义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人的存在是具有多种存在的本质和属性。
B.社会对人有多种认同和选择需要。
C.自然与人的关系既有对立又有统一。
D.自主选择是人存在的最本质的特征。
2.从原文看,对人的“自由本性”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人具有自主性的选择和活动,并创造自己的生活。
B.任何已有的文化和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是人类的创造物。
C.自然万物都深深地印上了人类选择与活动的印迹。
D.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需要与自然自由和睦相处。
3.根据文意,对儒道“天人合一”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关注的是人对社会关系的单向度的认同,把人道德化。
B.道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对自然关系的单向度的复归,把人自然化。
C.“天人合一”本质上都是把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片面化,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
D.儒道两家都倡导人对伦理与自然的单向度认同和复归,不过儒家更注重人的自由存在。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指出儒道哲学的弊端,论述人的丰富本质和自由本性,从而提出现代教育价值的主张。
B.文中以人的存在多质性和现代教育为例,辩证分析了我国传统教育无视人的主体地位的弊病。
C.现代教育要扬弃儒道模式,以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由本性为出发点,重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D.现代教育的价值既要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又要构建认同和帮助个性自主选择的教育环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志,字次道,琅邪临沂人。志年九岁,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为中表①所异。弱冠,选尚孝武女安固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寻除宣城内史,清谨有恩惠。郡民张倪、吴庆争田,经年不决。志到官,父老乃相谓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倪、庆因相携请罪,所讼地遂为闲田。征拜黄门侍郎,寻迁吏部侍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忧。”明旦,果自诣狱,辞以妇孕,吏民益叹服之。视事三年,齐永明二年,入为侍中,未拜,转吏部尚书,在选以和理称。天监元年迁冠军将军、丹阳尹。为政清静,去烦苛。京师有寡妇无子,姑②亡,举债以殓葬,既葬而无以还之。志愍③其义,以俸钱偿焉。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志为中书令,及居京尹,便怀止足。常谓诸子侄曰:“谢庄在宋孝武世,位止中书令,吾自视岂可以过之。”因多谢病,简通宾客。卒,时年五十四。
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僧虔以来,门风多宽恕,志尤惇厚。所历职,不以罪咎劾人。门下客尝盗志车卖之,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
(节选自《梁书·王志传》)
【注】①中表:这里指与姑母、姨母、舅父的子女。②姑:丈夫的母亲。③愍:通“悯”。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累迁至中书侍郎 迁:升官
B.所讼地遂为闲田 讼:打官司
C.及居京尹,便怀止足 居:居住
D.因多谢病,简通宾客 谢:推辞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志“清谨有恩惠”的一组是(3分)【 】
①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
②为政清静,去烦苛
③既葬而无以还之
④愍其义,以俸钱偿焉
⑤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
⑥专覆其过而称其善
A.①②④ B. ①③⑤
C.②④⑤ D. 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叙述王志遣囚还家过节、以俸钱代人偿债、荒年周济百姓等事,反映了王志的宽厚个性和爱民思想。
B.王志审理郡民张倪、吴庆争田一案,最终以双方谦让结束,表现了王志的德施政措施对老百姓的感化作用。
C.王志一是不想在仕途超过前任谢庄,二是因有病想断绝与宾客的交往,因而怀有隐退之心。
D.在王志的禀性和声望的影响下,他的兄弟子侄都为人纯朴忠实谦让平和,他被当时的人誉为马蕃巷王公贵族的长者。
8.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⑴ 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明旦,果自诣狱,辞以妇孕,吏民益叹服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9—10题。
春日书事
张耒
虫飞丝堕两悠扬,
人意迟迟日共长。
春草满庭门寂寂,
数棂窗日挂空堂
春 日
朱熹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①泗水:水名,春秋时属鲁国。孔子曾在此讲学授徒。
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古诗的写景往往是为了情或理。张诗景中含情,题中的“书事”就有“抒怀”之意;朱诗题目中虽然没有“抒”、“书”之类文字,但同样也是借景抒情,寓理于景。
B.古人写诗很讲究词语的互相照应,但角度不尽相同。张诗注重一二两句之间的相互照应,如“两”与“共”;而朱诗则注重全诗前后之间的照应,如“寻”与“万紫千红”。
C.张诗首句说蛛网落了,虫子当然不会撞上,因此,两者都飘荡起来。暗寓诗人万事落空,心灰意冷。朱诗首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寻芳”二字,更突显了诗人的得意之情。
D.张诗专门捕捉萧疏、枯寂的景物来构造意境,衬托出主人公的寂寞与孤独。朱诗则选择生动、浅白的词语来点染色彩缤纷、生意盎然的景象,以抒发“寻芳”所得的愉悦。
E.读张诗后心上如蒙一层暗淡的色彩,禁不住为诗人惨淡的人生掬一把同情泪。而读朱诗后却如春风拂面,同诗人一样眼有所见,心有所得;朱诗的第三句今天常用来比喻生气勃勃的大好局面。
10.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8分)
⑴ 赏析张诗“数棂窗日挂空堂”一句中“空”字的意蕴。(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南宋时,泗水已为金人掌握,朱熹从未去过泗水,但诗中却说“寻芳泗水滨”,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 故 _ ,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⑵ 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⑶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 ?____ 。(李煜《虞美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清明时节,我们相伴去郊外踏青。一路上,四野风光宜人,大地一派生机。途中在田埂上休息,真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B.最近,长江流域水灾严重,小陈又将奔赴灾区采访,临行前他有个不情之请,求我帮忙照顾他生病的年迈的母亲。
C.平儿明知是谁偷了茯苓霜,但投鼠忌器,怕伤了那主人探春的体面,所以不愿去起赃。
D.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这次再版的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B.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要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办学宗旨服务。
C.巨能体饮平衡饮料作为竞赛指定饮料将为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保持身体良好状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D.恐怖分子的猖獗,要求国际反恐怖主义力量要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才能保证世界范围内的和平。
14.英华学校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要求学生们暑假期间各自联系一个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假如你是该校高二的学生,想去联系一家福利院,当你走进福利院主任办公室时,向主任说些什么,怎么说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用语准确、简明、得体,不出现真实姓名。(5分)
答: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扩展下面的句子。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并保持原意。(不少于100字)(4分)
阳光照在他脸上,为了父母的期盼,朋友的嘱托和自己心底的那份信念,他迈开步子朝前走去。
四、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常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之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Ⅰ 必考卷(125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1.(3分) A(“人的存在”是有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自由的存在等多种本质和属性的,因此A项是正确的。B、C、D项都只答到一种存在方式。)
2.(3分)D (人不仅仅是自然的存在,而且是社会的存在,不仅有与自然相融和睦相处的需要,又有改造自然的需要。)
3.(3分) D(不合文意,文中说儒家和道家都是对“人的自由本性的片面化乃至否定”。)
4.(3分)B(“以……为例”说法不对,同时也没有“辨证分析我国的传统教育”。)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㈠ 文言文阅读(20分)
5.(3分)C(“居”是任职。)
6.(3分)C(①是王志对母亲去世的哀痛,③是孝妇举债葬姑后无力偿还,⑥是为宾客掩其过而著其善。这三条均与王志“清谨有恩惠”无关。②是王志为政清谨,④是他对孝妇的恩惠,⑤是他对饥民的恩惠。这三句都表明了他的“清谨有恩惠”。因而C项为正确选项。)
7.(3分)A(B项对内容的理解有误,王志并没有审理郡民张倪、吴庆争夺田地一案,是张、吴两人在王志德政的感化下主动请罪平息争讼的。C项错在“便怀止足”并非“即怀隐退之心”,此外,因有病想断绝与宾客的交往也与原文文意不符。D项“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不只是王志一人之功,还有家门的传承。)
8.(11分)
(1)(3分)冬至日都被王志放回家过节,过完节犯人都返回监狱,只有一人超过规定的期限。(译出大意,1分;译对“遣”、“失期”各1分。)
(2)(4分)第二天早晨,这人果真自己回到监狱,并解说是妻子怀孕,官吏百姓更加赞叹佩服王志。(译出大意,2分;译对“诣”、“辞”各1分。)
(3)(4分)当时年成歉收,每天早上在郡府门前备办稀饭,来施舍给百姓,百姓对他赞不绝口。(译出大意,2分;译对“年”、“赋”各1分。)
㈡ 诗歌阅读(12分)
9.(4分)A D(B项错在对朱诗词语间互相照应的举例,“寻”与下文中的“识”互相照应。C项错在对“寻芳”含义的理解有误,应是“点明了诗歌主题”。E项“等闲”句不能用来“比喻生气勃勃的大好局面”。)答对一项得2分。
10.(8分)(1)一个“空”字,写出了堂内的空旷,与上句“寂寂”二字相呼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情怀。答出与“寂寂”相呼应的,给2分;答出表现作者情怀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2)此处的“泗水”暗指孔门;“寻芳”即指寻求圣人之道。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将此诗仅看成游春之作,将“泗水”看作泛指的江河,只要言之成理,且语言通顺,可酌情给分。
㈢ 名句名篇默写(6分)
11. (6分)(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每答对一空得1分。如有错别字或漏字、增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3分)C (A项“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而不是指在自然春风的吹拂中。B项“不情之请”指不近人情的请求,是常用来向人求助的客气话。用来指将奔赴灾区采访的小陈的请求,不当。D项“文不加点”,点:涂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是没有加上标点,此处是误用。)
13.(3分)B(A项“这次再版的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这里强调的是作者,应改为如《白鹿原》的陈忠实、《平凡的世界》的路遥。C项“将”与“了”矛盾。“将”是现在还没有成为现实,“了”是已变为现实,要删去“了”或“将”。D项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以在“恐怖分子的猖獗,要求国际反恐怖主义力量要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与“才能保证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中加上“只有这样”)
14.(5分)示例:主任,您好!能打扰您一会儿吗?我是英华高中的学生,我叫××。学校号召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社会。今天,有点冒昧,希望您能在贵院给我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我一定努力学习,尽力把工作做好!
以下内容一点给1分:写出①问好、②自我介绍、③说明来意;表达④得体、⑤完整。
15.(4分)阳光照在他脸上可扩充为比喻或拟人句;为了父母的期盼,朋友的嘱托和自己心底的那份信念,可扩展为排比句;也可以使用其他修辞手法。
贴切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扩写恰当,给2分。
四、写作(60分)
16.作文
等 级 评 分 标 准
|
|
一等(20-16)分 |
二等(15-11)分 |
三等(10-6)分 |
四等(5-0)分 |
|
基
础等级 |
内
容
20
分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感情虚假 |
|
表
达
20
分 |
切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漂亮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
|
发展等级 |
特
征
20
分 |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点新意 |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内容”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 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 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 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 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新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四、0个错别字(全文写够字数)的得2分;1个错别字不扣分;第二个错别字开始,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