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学主动权还给学生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15 |
把教学主动权还给学生
225200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今天学习韩愈的《师说》。
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该说是毋庸置疑的。不要说古代的韩愈有这样的思想,今天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然而学习到本文,有一学生在座位上嘀咕:未必!
我听到了,觉得很奇怪,就请他站起来谈谈“高见”,他居然自信非凡地说:不是有若干人自学成才吗?他们哪里有什么老师啊?
他的话音刚落,又有其他同学附和声四起:对啊!对啊!
看来,在从师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而且这样的错误认识有着一定的普遍性,不去澄清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我又想到了我的教学设计安排。
我很清楚,如果一旦纠缠于那不同认识,我的原教学设计就遭到破坏。
怎么办?
仅仅顿了四五秒,我就打好想法。
我笑着说:呵呵,看来我这个老师要下岗啦!这样吧,谁来替我张老师“伸张正义”,为我辩论几句啊?
一下子,班上学生就有了针锋相对的两派,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争辩的结果是:一个人成才,一方面需要自身的努力,一方面需要老师的指导,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一个人自学成才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得到父母、朋友等人的指导和帮助,“老师”不仅仅是指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
这样的结论应该说是十分理想的。要不要从师的问题,搞得一清二楚了。大家的认识统一了起来。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余兴未尽,我的思绪也停留在了那个讨论的氛围里。
回到办公室,翻看着教案,我摇了摇头,笑了笑。
是的,我的教学设计全被学生打乱了,一些准备好的内容没有能够完成。
但是,回想着学生那一个个神气活现地展示自己的情境,那活跃的探究学习的氛围,我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
叶澜教授说过:新基础教育的第一步是一个“还”字,过去的教育有太多的需要“还”的东西。判断教师是不是在做新基础教育,首先看他有没有“还”,在多大程度上实践了这个“还”字。
我暗暗对自己说,今后,我还要尽可能地把教学的主动权还让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加充满活力。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