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京剧故事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06 |
《强项令》京剧故事
东汉光武中兴,政通人和,风调雨顺,京城洛阳呈现出一派升平祥和的气象。可是,一桩杀人案却给京城上空投下了阴影,成为了百姓们议论、关注的焦点。
这天,洛阳县的两个班头,手执锁链、签票,无精打彩地走着,一点没有往日捉拿罪犯的威风,反倒像是他们要去坐牢似的。他们正是为了那件杀人案犯愁。
湖阳长公主府中护卫赵彪,在三家店刀伤二命,洛阳县令董宣限班头三日捉拿凶犯到案。拿着凶犯自有犒赏,若是拿不着就要挨四十大板,枷号三天。那赵彪躲在公主府里,是那么好拿的吗?湖阳公主可是金枝玉叶,当今万岁的姐姐,平常慢说班头,就是董县令想进公主府的门,还保不定得磕多少个头呢。现在,硬让他们去府里捉公主身边的红人,这不是往虎口里拨牙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赵彪平日横行霸道,仗势欺人,要不是董太爷,还真没有哪个官员敢惩治他。这么一想,两个班头又觉得真该给太爷露一把脸,就算是龙潭虎穴也得走一遭。
公主府的老门官听到有人声,一步三摇地走了出来。班头们赔着笑脸问候:“请门官大人安!小的们是奉了洛阳县董太爷……”
刚说到这,话就被老门官不耐烦地打断了:“告诉他,不见!\'
先吃了迎头一棒,班头们无奈,只得又硬着头皮说:“我们想邀请府内护卫赵彪到我们小衙门一叙。”
老门官一听倒笑了:“哦,我明白了。听说赵彪在三家店闹了点事,你们是办案来的吧!我指给你们一条明路:赵彪刚刚护卫着公主的车驾进宫去啦,有胆子你们就追赶车驾去吧!”
两个班头小声合计:“这可是个机会,咱们赶紧去追吧。”
二人刚要走,老门官忽然厉声喝道:“站住!你们这两个不知死活的东西,你们要是惊了公主的御驾,我剥了你们的皮!公主府是御禁之地,以后你们要再敢来,我就打折了你们的腿!回去告诉你们那位董大老爷,他是个好官,我知道。可是人家做官,一步一步地往上升;他做官,成年累月地往下降,降到了洛阳令,还是不改老脾气。再要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就凭我这公主府的门官,一句话就能断了他的前程j还不快给我滚!”
没办法,回衙门去领罪挨揍吧。这时,一个班头忽然说:“先别忙,公主府的车驾进宫必然路过夏门亭,咱们回衙去告知太爷。太爷有胆子就去拿人,咱们也就算糊里糊涂地交差了。怎么样?”
这倒也是个办法。二人抄小道火速奔回县衙。
公主的车舆浩浩荡荡地向夏门亭驶来。前边众兵土开道,护卫赵彪在马上耀武扬威,不住地吆喝:“呔!行人闪道,公主车驾来也!\'
湖阳公主在车中卷起珠帘,观看着市井的风光,心情十分舒畅。
前方不远处有一位年迈苍苍的官员率领衙役,在夏门亭迎候。老者虽然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声如洪钟,自有一股凛然正气。他就是洛阳令董宣,是听了两个班头的报告,急忙率领衙役们赶来的。
这时,赵彪做为前导已然冲了过来,被董宣率众迎面拦住了。
赵彪见冲不过去,只得回身向公主禀报。公主命车驾暂停,问是谁挡驾。董宣上前施礼:“臣洛阳令董宣见驾,公主干岁!臣不敢无故拦阻车驾,乃是为审理民讼而来。”
公主听了,沉下脸说道:“你真乃大胆!我身为公主不理民讼,你是朝廷命官,有案自理,何必来问我!”说罢愤愤地一拂衣袖,不再理睬董宣。
赵彪趁机也抖起威风来:“洛阳县令,公主谕下,有案自理,休再拦阻车驾!”
董宣不慌不忙地问道:“你可是湖阳府护卫赵彪吗?”
“是啊!”赵彪晃了晃身子。
“请你近前一步……”董宣依然不紧不慢。
“做什么?”赵彪满不在乎地向董宣走来。
董宣向左右使个眼色,待他走到跟前,突然喝道:“把他锁起来!\'赵彪猝不及防,早被两边的衙役、班头按住,卸去腰刀,戴上了锁链。他这才知道自己中计了,忙向公主呼救。
公主吃了一惊,忙喊道:“洛阳令!你好大胆,擅拦车驾我没有加罪于你,现在你又无故锁了我的护卫,你难道发疯了吗?”
董宣回答:“臣为审理民讼而来,也曾请示公主。如今臣是遵谕而行,怎说是疯癫呢!那赵彪如果无罪,臣也不敢拿问。容臣审明,再奏明公主。”
公主火气冲天,赌气地说:“那你就给我审!\'说罢命人在车下准备座位,“我看你究竟怎样审问!”
董宣逼视赵彪:“赵彪,有人在本县告了你三家店之事,还不从实讲来!”
“这……”赵彪到底有些心虚。
公主在旁边为他撑腰:“只管讲来,天大祸事,本宫与你做主!”
赵彪一听又来了劲头,冲着董宣喊道:“你们既知此事,何必多问!\'
董宣从袖中取出一张状子,递给班头:“让他看看是不是他干的。”
赵彪斜扫了一眼:“是,又怎么样?”
“叫他画供!”董宣吩咐。
班头在一旁煽风,轻声对赵彪说:“有种你就画个供!”赵彪是骄狂惯了的,根本没把一张状纸放在眼里,看都没看就画了供。
董宣接过状子哈哈大笑,然后转呈给公主。公主命他念状。当念到:“……三家店刀伤二命,夏门亭亲笔招供”时,董宣故意加重语气,重复了“亲笔招供”四个字。
公主一听不禁愕然,原来赵彪竟真的伤人害命,犯了国法,这可不是小事啊。她恨赵彪给自己找了麻烦,但他毕竟是公主府的护卫,如果被小小的县令带走,岂不有失自己的威仪?
于是他斥责董宣:“你中途阻驾,我还没有怪罪,现在又竟敢拿一纸供招来逼人,我府护卫刀伤人命,你小小的洛阳令难以论刑。我现在急着要人宫朝觐,你快快放人,等我来定罪!”董宣哪肯让步;“我官卑职小,怎么敢滥用刑法,我是征得了公主同意才缉拿凶犯的。杀人者应当严惩,我身为朝廷命官有权审理。”
公主不屑地说:“你有权只能治百姓,在我面前也不过是臣子。王法管不到湖阳府,天子见我都要让三分!我府护卫犯法要从轻发落,是杀是放要凭我定夺!”
董宣寸步不让:“公主的威仪谁不敬仰,可朝廷的法度谁能不遵守?任凭是金枝玉叶的湖阳府,有人犯法也不能容情。王子犯法与庶人同罪,是放是杀应该按律而行!\'
“大胆!”公主火了,腾地站了起来,吩咐身边的太监:“快点去松绑!”
“住手!”董宣上前拦住,“纵容家奴搅乱国法万万不能!刀斧手,即刻开刀!\'
“你们哪个敢斩!\'公主厉声喝道。
赵彪也挺起身大叫:“哪个敢斩?”
“这……”董宣看看怒气冲冲的公主,又看看状纸,是斩还是放?心里也出现了刹那间的犹豫。但他最后还是决心维护国法尊严,不顾个人安危,断然下令,“斩!斩!斩!”刀斧手把赵彪拖了下去。
公主大惊失色,眼巴巴看着赵彪被就地正法,不禁用衣袖遮住了眼睛。
斩首已毕,董宣上前施礼:“公主受惊了。”
公主浑身颤抖着,怒目切齿道:“好,好,你斩得好!……起驾进宫!”
汉光武帝刘秀散罢早朝,在偏殿中等着公主朝觐。眼下社稷中兴,河清海晏,他分外欣悦自得。忽然,公主跌跌撞撞地走了进来,满腔怨恨,强忍泪水地拜道:“臣姐见驾,吾皇……”话未说完就哽咽住了。
这倒把皇上吓了一跳:“啊,皇姐这是怎么了?”
公主悲从中来,急于一吐为快,就把董宣挡驾斩赵彪的事哭诉了一遍。
皇上一听火上心头。这个董宣也太可气了,屡屡谪官,性子一点也没改,今天竟然欺皇姐,阻挡车驾,劫杀护卫,这还了得!当即传旨:“快宣董宣进宫,孤要亲自审问!”
老太监领旨下殿,不一会儿董宣就来到了宫门。
刘秀见董宣跪在面前,问道:“洛阳令与公主谁尊谁卑?倘若侮慢了公主,该当何罪?”
董宣回答:“微臣官卑职小,公主乃金枝玉叶,这是天壤之别,怎能相提并论呢?侮慢公主犹如期君,轻则受刑,重则处死。”
皇上说:“好,你刚才欺侮公主,目无君上,真乃胆大妄为!若肯认罪,减刑一等;若再倔强,定斩不容!\'
董宣说道:“臣怎么敢侮慢公主。在夏门亭我虽然阻挡了车驾,但并没有轻传杀人的命令……” “住口!”公主打断了他,“你传令杀人是我亲眼所见。”
“是啊,”皇上说,“传令杀人的不是你,又是谁呢?”
“这……”董宣沉吟了一下,理直气壮地回答:“传令者就是万岁您,是您让臣下执法无私的,我是奉命而行。”
众人听了这样的回答都吃了一惊。“好哇”,皇上气得连连摇头,“你本来应该向公主请罪的,怎么,赖来赖去,竟敢赖到孤的头上来了!我问你,你将赵彪斩首,可有孤的圣旨和口谕吗?” “没有。”董宣老实地回答,但紧接着又反问,“请问万岁,那条条王法是谁定的?”
“自然是孤王钦定的。”
“臣依国法斩首凶犯,不就如同万岁亲手判刑一样么?请问万岁,可知臣因何斩杀赵彪吗?” “这……”皇上再次被问住,只好轻声问公主,“啊,皇姐,那赵彪到底身犯何罪呀?”
公主心虚,哑口无言。董宣却振振有词地历数赵彪罪行,并拿出他亲笔招供的状纸。
皇上一见状纸,火气顿时消了一半,轻声埋怨公主:“那赵彪刀伤二命,按律当斩呀。如果因为是公主府的护卫而从宽发落,黎民百姓岂不道皇姐纵仆乱法吗!”
公主理屈词穷,却仍不服气:“那赵彪犯了国法,我可以不管他......”
“这样说来,董宣是无罪的了。”皇上急于结束这场争执。
“啊?”公主哪里肯饶,“他拦车驾,侮皇亲,以小犯上,难道就罢了不成?”
“噢!这焉能不问……”皇上心想皇姐您可真能狡辩,只好再给您个面子,“其中难免事出有因。董宣,你还有要辩解的吗?孤念你年迈,免跪平身吧。”
公主正欲拦阻,老太监抢先一步,暗示董宣谢恩。
董宣谢过皇恩,颤颤巍巍地站起身,奏道:“臣依法办事是为公主施行仁政,为万岁广布恩德。公主若说臣不敬,那是她太不体谅臣的苦心。以小犯上的罪臣不敢领受,执法如山是无罪的呀。”
公主无理可讲,只能向皇上撒娇使性了:“万岁!您休听他一派花言巧语。如果不将他治罪,我长公主的尊荣何存?从今以后,我还有何脸面进宫啊!……”说着,失声哭泣起来。
皇上为难了,他看看董宣又看看公主,一个是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忠臣,无端予以治罪,有失公论;一个是同胞姐姐,一贯任性,受了委屈是不会善罢干休的,让人头脑发昏。这件事怎么办才好呢?
皇上左右为难,公主还在不停地催促:“万岁!你要与臣姐出气呀……”
皇帝离位来到董宣面前,先把董宣重重地数落了一顿,而后表示因他有胆直言、忠心耿耿才宽恕了他的大罪。随后,命董宣为公主磕三个头,作为认错赔情。
董宣和公主听了这个决定都觉意外,同时都还要向皇帝申诉。
刘秀故意板起脸来,冲着董宣喝道:“若敢违命,就是抗君!”
公主明白这话也是说给自己听的,不敢多言了。
董宣却面朝皇上跪了下来。
老太监赶紧示意他:“哎,快转过身来,给公主磕头赔罪,转过身来……”
董宣不但不转身,反而冲着皇上说道:“我宁愿领这抗旨的罪名,也不能赔情!”
老太监心想:“糟了!\'
这下皇上可真火了,董宣竟连自己的面子也不给。大喊一声:
“金瓜武士上殿。”
“万岁有旨,金瓜武士上殿哪!\'老太监一边传旨,一边焦急地 暗示董宣服软,可董宣就是岿然不动。
手持刀斧的武士上殿后,刘秀厉声命令董宣快给公主叩头赔礼,可董宣依然坚持“是非不明,不敢赔礼!”
皇上传令:“金瓜武士挟定董宣,不从命就与孤……”
公主一震,忙唤道:“啊,万岁……”只听皇上传旨:“强制执行!”
老太监听了这话,松了一口气,拭了拭额上的汗水,大声劝道:
“董宣,得罪了公主,还不快磕头吗?”又小声对他说:“什么有理没理的,磕几个头又算什么。再要不磕,留神你的脑袋呀!”他示意武土们:“按着他,磕、磕、磕……”
武士们强按董宣,董宣力气难支,刚一俯身,脖子一梗,身躯又挺了起来,并大声喊着:“臣无罪,不能赔礼……”
老太监也大声喊着:“一个啦,一个啦。再磕,再磕……”
就这样武土强按,董宣挣扎,勉强重复了三次,老太监禀报:
“董宣赔礼已毕!”
董宣却不买帐,情急之下,高声喊道:“启奏万岁,臣未曾赔礼,未曾赔礼!\'
老太监一看,兜不住了,只好实说:“董宣脖子太硬,奴婢们按不动!\'
董宣气喘吁吁地奏道:“万岁,不是我胆敢逞性,辜负您的大恩。我哪里是吝惜叩头赔罪,我怕的是王法难及皇亲国戚,将来谁还敢刚正执法?我知道公主心中不忿,我也惧怕天威大怒降下雷霆,但我更担心国法难以取信,是非不分明。臣几度谪官活到今日,仍然是当年的骨鲠之臣,宁愿撞死在金阶上以身殉职,让我吝惜一死而委屈国法,那是万万不能的!”
说罢向金阶撞去,老太监和武士们赶紧拦阻。
“且慢!”公主竟也起身相拦。像这样刀斧难屈的忠臣真是少见呀,她也被董宣的行为打动了。
皇上暗窥公主神色,心中有数,佯装怒容,传旨:“将董宣推出午门,即刻问......”
“万岁,休得莽撞!”公主急忙阻拦。她说:“万岁,您既然说他得罪臣姐不该斩,为什么冒犯皇上的天威就不能从宽发落呢?知道的人说是万岁将他斩首,不知道的人说我度量浅,见识偏,让我有口也难以分辩。董宣的抗君罪应当赦免,三叩首也要从宽。有道明君应当纳谏,我也要学一个宰相肚内好撑船!董宣平身,你的罪一概赦免……”
老太监忙着招呼董宣:“起来,起来,我早就说你没罪么!”
“嗯……”公主瞪了他一眼。
老太监忙赔笑:“公主要是没消气,我给您磕一个吧。”说着就要躬身下跪,逗得公主也乐了。刘秀看到公主赦免董宣,十分高兴,他赞扬董宣执法无私,直言敢谏,赐钱三十万以资嘉奖。董宣不肯受禄,请求将这些钱分赏部下,奖励廉正忠贞的官员。
刘秀听了,想起他那倔强刚直,不肯曲颈磕头的样子,不禁脱口赞道:“你真不愧是位挺立朝班的‘强项令’啊!”皇上称赞董宣是脖子很硬的县令,金口玉言,从此“强项令”就成了董宣的代称。当时,刘秀还赐董宣御旨一道,以后无论公卿贵戚,有敢违法犯纪者,准他依法惩处。并且传令后宫摆宴与公主压惊,内侍捧旨送“强项令”出宫。
公主和董宣同时谢恩。
老太监高捧圣旨欢欢喜喜地喊着:“送‘强项令’出宫啊!\'官门口衙役们迎上来,簇拥着董宣离去。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